思入風雲:不是大清帝國

香港保釣運動,引發中國十多個城市在周日出現反日示威,對日本無疑有一個警惕作用,如果日本以為可以以快打慢,偷襲得手,吞下釣魚島,那完全是錯估形勢,今時今日的中國,已不是百多年前甲午戰爭的對手滿清。

就算是弱不禁風的大清帝國,被日本欺到頭上來,就算知道十有九敗,也不得不挺身一戰。當年甲午戰敗,以戴罪之身留京的李鴻章,夜不能眠時,經常慨嘆大清是用紙糊的大屋,只能遠遠來看,根本無力和日本開戰,但到最後,李鴻章還是頂不住朝廷內的輿情,只能拚死一戰。

對李鴻章而言,他早已料到會一敗塗地,但卻是別無選擇。

一百一十八年後的中國,從任何角度和指標,都不是當年的大清王朝,日本可以利用中國求和之心,去製造強佔釣魚島的事實嗎?

如果日本以明確的態度去強佔釣魚島,北京政府不可能接受,因為接受就連李鴻章都不如,連大清王朝都不如!

北京處理邊界糾紛,最多用的策略是一人讓一步,又或者各取一半,也就是互相尊重對方的利益,就算這樣做,也要擺平許多國內民眾的情緒和反對聲音。

一人讓一步,北京政府還可以用大局為重來做說詞,但雙手奉送釣魚島,那就是無能誤國,更何況釣魚島的爭端,不只是關乎釣魚島,也是要翻出北京維護核心利益的決心,釣魚島可以讓,那南海也就可以讓,南海可以讓,那台灣問題也可以讓,情況就有如倒骨牌的效應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