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有數得計

有朋友看完日前本欄有關劏房的分析,為求進一步充實,特別做了一些基本的資料搜集,在地產版和地產網上租盤資料中,比較了劏房和板間房的租金資料。

這位朋友選了深水埗區,板間房最多的面積是七十呎到八十呎,平均租金是一千二百元,平均呎租是十五元至十七元。至於劏房,面積平均稍為大一點,大約是一百英尺左右,平均租金是四千元左右,呎租直逼四十元,和一些香港區乙級寫字樓的呎租相若。

拿着這兩組數字一比,就一清二楚,板間房和劏房根本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產品,價錢相差達到兩倍半,這個差距,足以抵銷任何方向、樓宇設備等因素,所以結論就是,劏房還劏房,板間房還板間房。

劏房和板間房是截然不同,其實普通人都明白,在這些單位居住的住客更是了然於胸,但就是有一些政客和媒體為求生事而自己扮作不知,刻意入人以罪。

對於劏房,性質不能一概而論,有一些舊區的劏房,條件不算差,例如西區,有相當多的大面積舊樓,現時小家庭和單身,要租一千呎的單位,既吃力、又浪費,所以劏房是市場的產物,也是上任政府無所作為、放任自流的後遺症,樓宇供應不足,劏房就應運而生,在新加坡,又何來劏房!

劏房的最大問題是樓宇改變多,而且水管多了,一旦接駁不好,會滲漏影響樓宇結構,重新間隔也有可能阻礙走火通道,而板間房就沒有這些問題,幾次意外,就讓劏房染了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