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不只對新興國家有展示國勢,催化發展的作用。對英國此國勢大不如前的昔日「日不落」之國,亦有振奮人心,重振聲威作用。
在倫敦人口密集,城市發展空間幾乎已經用盡,騰空大量土地舉辦奧運難度極高。建新場館的土地,交通配套,為運動員及職員提供住宿,都比在地大人稀的地區如北美舉辦此盛事,挑戰性高得多。
而且,倫敦更是恐怖主義襲擊目標,經歷過多次傷亡慘重的事故,如何在國內外人流蜂擁而至之時,確保安全,是極傷腦筋問題。
倫敦奧運其中一個特色是盡量利用現成設施,因此,在省了一大筆建築費之餘,更減少了在運動會結束後,設施被荒廢帶來的後遺症。現成設施不乏旅遊景點,例如利用白金漢宮附近的「騎兵操場」進行沙灘排球賽,既可把比賽項目帶到市中心,亦方便參觀賽事的訪客,同時遊覽就近名勝。
部分場館以「可攜式」興建。據聞,在所有項目,包括即將揭幕的「殘奧」結束之後,便拆卸運往巴西,在二○一六的奧運重組再用。
在奧運前,倫敦公共運輸系統是當地人經常用以自嘲的項目。但奧運期間,地下鐵道載客量平均上升三成,卻未出現重大事故。市內路面鐵道系統,亦順利應付了倍增的載客量。機場乘客流量在高峰期比平常日子增加百分之五十,航班並未有顯著延誤。在在證實此昔日威風八面的國家,仍然經得起現代考驗。
閉幕禮中,由三輛頂級英國製造開篷車乘載三名英國流行歌星進場,即場示範把車篷緩緩打開,然後收藏得貼貼服服,似是在告訴全球:「便宜貨英國不再生產,但全球最好的仍然是只此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