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安心沒安好心 曾蔭權添煩添亂

雖然首個位於青衣的置安心計劃最快年底接受申請,但對相關計劃的質疑聲音依然有增無減。房協主席楊家聲炮轟,置安心計劃未經諮詢,是「長官意志凌駕民意」的產物,無助解決房屋問題。他認為,「夾屋」計劃較置安心更可取,更容易達到幫助中產置業安居的目標。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房協在建造資助房屋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亦是置安心計劃的執行者,如今公開提出質疑,足證置安心計劃欠缺可行性及市場認受性。正如楊家聲指出,政府推出房屋政策須具備三大要素,即容易溝通、理解及執行,反觀置安心計劃相當複雜,又是先租後買,又是五年內決定是否購買,又是購買時退回一半租金等等,叫人莫名其妙,無所適從,所謂「容易溝通、理解」根本無從談起。事實上,首個置安心計劃雖然年底接受申請,惟細節至今未能公布,足證計劃一點也不易「執行」。

置安心計劃淪為「四不像」,根源在於曾蔭權政府施政無能。香港本來除了私人房屋,還有公屋、居屋、夾屋等資助房屋計劃,可以滿足不同階層市民的居住需求,這套政策一直行之有效。直至「八萬五」之後,港府停建居屋及夾屋,並且減少推出土地,令房屋供應出現斷層,埋下後患。如果說,在物業市場低迷之際,停建居屋及夾屋有其合理性,而當土地及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樓價持續飆升之際,就有重新調整房屋政策的必要。然而,曾蔭權政府漠視復建居屋的主流民意,別出心裁,推出置安心計劃敷衍民意,一共只有五千個單位,而且最快也要二○一四年才能落成,不僅杯水車薪,更是遠水難救近火,因而引起劣評如潮。事實上,由於港府已決定復建居屋,置安心計劃顯然是多此一舉,如今房協公開對置安心計劃提出質疑,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難怪有人預言,置安心計劃可能是香港史上「最短命」的房屋政策。

見微知著,置安心計劃備受詬病,正是曾蔭權亂港七年的一個縮影。前朝政府要麼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蹉跎歲月;要麼閉門造車,長官意志,與民意及現實完全脫節,結果施政謬誤百出,「撞板多過食飯」。慳電膽計劃、長者生果金資產審查、擴建將軍澳堆填區、申辦亞運等等,無不以跪低收場。曾蔭權雖然已經下台,但他留下無數爛攤子,現在以至可見的將來必然還會繼續禍害香江。

古人說,「所任者得其人,則國家治,上下和,群臣親,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則國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亂。」曾蔭權亂港的後遺症到底有多深遠,現在言之尚早,而中央政府有眼無珠,一再選錯人,同樣難辭其咎。香港人心至今未回歸,國民教育備受爭議,中央政府的民望持續低迷,豈是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