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明鏡:解鈴還須繫鈴人

今年是中日邦交恢復四十周年紀念,但中日關係處於近年來的最低位。三禪以為緩和和改善雙邊關係,其實符合雙方利益。目前,北京和東京都不需要繼續繃緊關係,而要設法緩和。

事實上,當下中日關係緊張的焦點在於釣魚島。站在北京一方看,短期內不可能收回也不可能實現控制。另一方,日本也不要想獨吞,也不要指望得到國際社會完全承認其對釣魚島行使主權。因此,中日雙方妥協,回到鄧小平提出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立場,相信是上策。問題是,如何使中日當局和民間多數都以此為是,三禪覺得,至少有下列三條途徑可以試試。

第一,高層會晤,日本回歸正途,主動把問題與內政脫鈎。解鈴還須繫鈴人,中日近期就釣魚島引發的紛爭事端,是由日本方面引起,也必須由日本政府採取主動。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主動挑起買島風潮,野田政府不是迅速制止,而是有所縱容,中方的反應也是被迫的。因此,在未來,中日高層不是減少往來而是應該利用機會更多接觸,以減少誤判。由於事情是日方挑起,球在日方,日本野田政府應該採取主動,化解僵局。相信未來海參崴APEC峰會,也是一個契機。

第二,強化經貿,充實互利基礎。日本留住駐華使節丹羽是重要一環。他是推進中日經貿的動力。當下,日本要靠中國市場復甦,中國則繼續需要日本技術、資金等。這是雙邊關係最重要的基礎。恐怕再沒有甚麼比經貿更能修補政治僵局。

第三,民間交流,消除兩國民眾中的情感隔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