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自發護生態 官僚反應慢幾拍

強颱風韋森特襲港已過去兩個星期,但因風而起的一場生態災難,卻由於港府後知後覺而愈演愈烈。一百五十噸聚丙烯塑膠粒在颱風襲港期間吹落本港海域,隨着水流急速擴散,不僅波及多個泳灘,昨日更蔓延至魚類養殖場。最奇怪的是,事發後港府一直隱瞞不報,若不是環保組織揭發,恐怕市民至今依然被蒙在鼓裏。

在環保組織呼籲下,連日來大批市民自發到多個沙灘清理膠粒。正如受訪者所說:「香港是我們的家,政府不做,就靠我們自己來做。」市民出於愛護香港、愛護環境的自發行動,益發顯得港府反應遲鈍,漫不經心。事實上,這場生態危機發生後,港府一直置若罔聞,刻意隱瞞,有環保署高官甚至以事件不涉及其職務範疇而拒絕回應,可謂咄咄怪事。膠粒污染生態及環境,不關環保署事,又關誰的事?

在一片質疑聲中,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天出來解畫,強調當局已即時展開清理工作,並找專家評估食物安全風險。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則聲稱,各部門連日來已撈起四、五成墮海膠粒,今次事件對生態及食物安全的風險不高,否認當局有任何隱瞞,只承認有改善空間。漁護署助理署長蘇炳民亦口徑一致,聲稱膠粒安全無毒,即使多個沙灘檢獲的膠粒數量上升,魚類養殖場亦發現膠粒,市民依然毋須擔心云云。

高官故作輕鬆,力圖淡化事件,但事實是否如此呢?專家早已指出,聚丙烯是工業原材料,不可分解及溶化,本身雖然無毒,但有吸收毒素能力,其中最廣泛吸到「多氯聯苯」及俗稱「滴滴伊」的有毒物質,前者可致癌及影響心臟健康,後者則可影響神經系統。專家擔心,海龜、海豚及魚類會誤認聚丙烯為魚卵吞下,毒素在體內積聚,勢必影響整條海洋生物食物鏈,甚至連岸邊生態也會受災,造成難以估量的生態災難。

事實上,目前「受災」地區已不限於大嶼山、南丫島、長洲、石澳等地,亦不限於沙灘,不少魚排亦受到影響,其中單是芝麻灣魚排已執到七袋膠粒,甚至懷疑已有「膠粒魚」流入市場。環保團體估計,將有更大範圍的海岸線被污染,今次事件應提高至生態災難的級別,單靠市民力量不足以解決危機,必須由港府統籌,成立跨部門小組處理。這絕非危言聳聽,市民擔心的是膠粒對整個海洋生態和環境將造成多大傷害,而港府至今仍在強調膠粒無毒,顯然跟市民期望存在很大落差。

見微知著,一場突發的生態危機,不僅凸顯當局反應遲鈍、應變不力,更反映當局對環保不夠重視。雖然新政府上場後面對的問題千頭萬緒,要處理的事情很多,但事有輕重緩急,面對這種隨時引發生態災難的突發事故,豈可如此輕描淡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