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由英國殖民地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人亦成為中國人一部分。適應這一歷史轉變,有必要根植港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情和使命感,開展國民教育。
國民教育「要不要搞」不是問題,關鍵在於「怎樣搞」。由於香港實行前無古人的「一國兩制」,基於「存在決定意識」,與內地有不同的價值觀,因而「一國兩制」格局下的國民教育從內容到形式都需要慎重探討。參照歷史經驗,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之後,由中央主持,有香港各界廣泛參與,組成《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和諮詢委員會,經數年辛勞,制訂出一部被稱為「香港小憲法」的《基本法》,證明「兩制」是可以找到交集點的。
同理,可否參照《基本法》的諮詢、起草成功經驗,集思廣益制訂一套客觀、公正、科學的體現「兩制」最大公約數的國民教育教材呢?
日前梁振英特首向傳媒表示,政府不會強推國民教育,教材可由學校自行決定。但梁忽略了本港政治生態:一百位教師之中有八十幾位是教協的人,而建制派常言「教協、民主黨、支聯會三位一體」;如國民教育「教材自決」,大多數學校豈不是「各吹各的號」,可以將民主黨、支聯會乃至法輪功的「一家之言」塞入教材?屆時「國民教育」比不搞還要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