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金:正確了解十號風球

颶風韋森特非正面吹襲香港,但天文台仍然發出十號颶風訊號,顯示不少市民一直以來對十號風球的了解並不正確。原來,颱風非正面吹襲亦可懸掛十號風球,但正面吹襲卻不一定懸掛十號風球。

正確了解,決定是否懸掛十號風球的是「風速」,亦即風有多強、破壞力量有多大。若然,在部分天文台的監測站,錄得的風速持續高於每小時一百一十八公里,按照規定,便是懸掛十號風球的時候。據報道,韋森特風速最高時,天文台在昂坪監測站,錄得每小時一百五十六公里的平均風速,陣風風速曾高達每小時二百五十五公里。相信這就是天文台在似乎完全沒有預警下,由九號改掛十號風球的原因。

市民已習慣參考天文台的颱風接近香港途徑,了解是否將會懸掛更高風球,從而決定是否更改行程約會。事實上,預測颱風途徑科技近年發展迅速,準確度愈來愈高。因此,市民在電視或互聯網看看颱風途徑,參詳相關解說,便自行判斷:「風打不成的」或「不如開party,明天肯定放打風假」等。

但是,預測風速突變的科技,跟預測颱風途徑的比較,便相對停滯不前。這可能就是天文台在颶風幾乎「殺到埋身」,才知悉其如斯厲害,突然改掛十號風球的原因。同樣,這亦是單憑颱風途徑,判斷仍可「博一博」外出行事者,最終陷於狼狽境地的原因。

韋森特風速為何突然增強,原因有待研究。有學者指出,可能是韋森特途經特別溫暖海水,導致氣壓進一步下降所致。但無論如何,韋森特亂局提醒市民,科學非萬能,切勿過分倚賴非完全科學的預測,遇颱風逼近,還是加倍謹慎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