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為本港癌症殺手第七位,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大部分病者發現及確診時已屬中後期。接受治療後仍有兩成人會復發,當中八成屬「遠端轉移」,即癌細胞擴散至骨骼、肝及肺。有臨床腫瘤科醫生指復發患者化療後如反應理想,可先採用包括手術、放療及射頻等「局部」性治療,清除僅餘的擴散腫瘤,再服用「鞏固」性化療藥物,病人存活期由一年多延長至五年。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文龍指出,由於鼻咽癌常有微小及不能憑肉眼或檢查偵察到的擴散點子,每五名病者有一人復發。癌症期數愈高,復發風險愈高,三年內復發的比率更高達八成半至九成。復發亦多屬擴散個案,七成半人擴散至頸椎、腰椎及盆骨,其次為肺及肝臟,分別佔四成六及三成八。部分人會轉移至腎上腺及皮膚,平均相距首次治療約一年多。
他建議,復發病者完成化療後,透過掃描確認擴散腫瘤餘下小量,可考慮加入「局部」療法,進一步清除所有腫瘤,再配合「鞏固」性化療,增加存活率。醫學界近年採用「局部」療法於結腸癌、腎細胞癌等已取得成效,整體存活期由三年至十年不等,但鼻咽癌患者則未有數據。
卅八歲的鄧先生,一○年學潛水時因耳積水不適,後確診為鼻咽癌第三期。同年底完成電療及化療,豈料三個月後又發現原位復發,且擴散至腎上腺、肝、肺及中軸骨骼。他其後接受化療及局部高劑量放射治療,今年五月掃描顯示無腫瘤狀態,於是口服化療藥,但最近再發現有腫瘤殘留鼻咽及鼻竇,須再次接受局部及鞏固性治療。
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九年有九百一十四宗鼻咽癌新症,患者年齡中位數為五十一至五十二歲,較肺癌患者年輕約二十歲;男性病者較女性多近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