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三個代表」鞏固「一國兩制」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政府提出要在一九九七年如期恢復在香港地區行使主權。雖然稍後鄧小平創造性地倡導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偉大構思,但當時香港人仍抱懷疑態度,將九七視為「大限」,部分人是抱着「走着瞧」心境。臨近九七,外國權威雜誌更斷言:「香港已死。」

消滅私有制嚇怕港人

過渡期港人對回歸後是否真正落實「一國兩制」半信半疑以及西方雜誌的悲觀預言,其實有着深刻的原因:儘管中國政府在遵守對外條約方面有着良好紀錄,且一九八四年九月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已在聯合國備案,港人應該對中國政府信守「保持香港原有的資本主義社會經濟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的承諾有信心;但是,當港人想到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的「本性」時,怎能不擔心?因為:

共產黨的老祖宗馬克思、恩格斯一八四八年在《共產黨宣言》中寫道:「我們的全部綱領概括為一句話,就是:消滅私有制!」而私有制恰恰是香港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石!這教條正是懸在港人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一九四九年中共攻下天津、上海等工商業大城巿後,曾一度提出過保護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甚至安撫資本家「剝削有功」,結果不到幾年光景就「共產」了!

文革十年,左的一套發展到極致,動輒「割資本主義尾巴」,「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

更令港人憂心的是,中共黨章在一段長時間仍將黨定性為「無產階級戰鬥的先鋒隊組織」,宣稱「用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如此「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理所當然使港人對中共實施「一國兩制」的信心打折扣。

物權法重拾港人信心

俗語「心病還須心藥醫」,港人對「一國兩制」疑慮的「心病」,終於在本世紀初出現了「心藥」,就是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江澤民提出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面世,是中共黨的「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的一次飛躍,是改革開放經驗的理論昇華,是中共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的標誌。「代表先進生產力」,包含了巿場經濟和科學;「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涵蓋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自由、民主、法治等概念;「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然包括了人權、平等。「三個代表」亦與普世價值找到交集點,令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有了理論基礎上的依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三條終於寫上了「國家保護公民合法的私有財產」和「國家尊重公民的財產權和繼承權」,並據此制訂了《物權法》。這一系列法律改革,充分顯示執政黨在「三個代表」指導下的與時俱進:「以階級鬥爭為綱」路線一去不復返;發展生產力成為執政黨首務;巿場經濟已取代計劃經濟;公民私有財產有了法律保障;企業家也可以入黨。因此,中國共產黨人履行「一國兩制」的誠意已有了嶄新的令人信服的理論基礎,這就從根子上消除了港人的「恐共」心病!由此可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實鞏固了「一國兩制」的基礎。中共的理論創新,加強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