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社會氣氛影響選情

社會氣氛之熱與冷,對立法會選舉產生重要影響,毋庸爭議。綜觀歷屆選舉的結果,社會氣氛熾熱,尤其是政治訴求高漲,會動員較多選民投票;投票率高,會沖淡政黨的鐵票效應,反之則有利於擁有龐大鐵票的政黨。

○三年大遊行,一整年的社會氣氛熾熱非常,對泛民主派的政黨有利,結果當年的區議會選舉,建制派慘敗,民建聯兵敗如山倒,教訓深刻;事隔一年,立法會選舉的結果,餘響猶在。

前瞻今屆選舉,兩陣對壘,泛民期望突出政治議題,炒熱社會氣氛,可動員中產階層及年輕人投票;反其道而行,建制派冷靜應對,力求社會氣氛和諧,有利於爭取中老年階層及基層市民的支持。

近日泛民主派繼李旺陽事件及梁振英僭建等議題外,更添上「叫停國民教育」的新議題,並發動萬人遊行,以燒旺社會氣氛,取態再明顯不過;一旦公眾討論熱烈,將有助推高選舉的投票率,有望「六四黃金律」(民主派獲六成得票率)。

建制派的對策是,政府大打民生牌,釋放更多惠民措施,營造和諧氣氛,有助發揮鐵票效應。繼早前特首宣布盡快推行二千二百元的「長者生活津貼」之後,下月五日起的「兩元交通優惠計劃」提早一個月落實,相信會令長者高興,政府此舉將有利於建制派的選情。影響社會氣氛的因素甚多,社會事件的意外隨時改變現狀,是難以預測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