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公開大學研究微藻五年,首度將研究成果產業化,正與深圳一家公司合作試驗大量生產微藻。負責研究的公大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表示,微藻可提煉成生物燃料,生長過程需要大量養分,倘利用家居污水培植微藻,更能淨化污水,污水處理成本可減少一半。長遠計,市民的排污費開支或可調低,建議政府引入該技術。
公大昨與深圳兆凱生物工程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在深圳簽署合作協議,由公大提供三至四種具成本效益的微藻品種和培植技術,兆凱提供試驗生產基地及設備。兆凱公司去年生產的微藻共提煉出六公噸原油。
何建宗稱,微藻細胞內含油分,可提煉成原油或生物柴油,細胞內其他物質可加工為保健食品或水產飼料等。要成功產業化,大量生產微藻,選取的微藻品種需要生長速度快及產油量穩定。何建宗帶領的團隊研究藻類及紅潮問題二十年,最近五年更研究微藻,發現小球藻等微藻含油量達三成半至四成以上,含油量可作產油,繁殖時可抵抗氣溫變化,這些條件均配合產業化要求。
「生產微藻過程一舉三得,即製造環保燃料、淨化污水及減碳。」何建宗解釋,微藻繁殖需要養分及二氧化碳,倘利用含氮、磷量高的家用污水作養分,將節省不少成本。現時昂船洲污水處理廠處理本港七成半家居污水,屬一點五級的淨化標準,排進大海的水仍含大量磷、氮,可造成紅潮。何稱:「如引入微藻淨化技術,淨化標準由一級半升至三級,添置設備嘅成本較傳統方法慳一半,以後市民排污費可減兩至三成。」他建議政府提供沙田污水處理廠作公大的試驗場,利用微藻協助處理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