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的民望高開低收,與前任董建華比較,勢估不到更加可憐。港大民調顯示,對在任特首的最後一次調查,即離任前的評分,董曾比較,分別為四十七點九與四十點一,並不合格。
值得注意的是,民望偏低的背後,反映曾蔭權做特首的最後歲月,除受「款待門」醜聞纏身之外,其改善民生的工作也欠佳,導致民怨上升,民心思變,期望下屆政府能切實改善民生,解決各項社會問題。
貧富懸殊是當前最突出的現象,必須正視。曾蔭權在立法會最後一次答問大會上表示,以為「做大個餅」便能產生滴漏效應,讓社會各階層分享成果,殊不知現實是,在他任內,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扶貧是一項長期挑戰。
現實是,反映貧富差距擴大的堅尼系數在曾蔭權任內迭創新高。根據去年人口普查的數據分析,最新的堅尼系數為零點五三七,較○六年的零點五三三為高。一般而言,零點四是貧富差距的警戒線,一旦超逾零點六社會就有可能出現動盪。
貧窮問題嚴重,毋庸爭議,曾蔭權以為落實最低工資、擴大跨區交通津貼及推出關愛基金有助紓緩貧窮,其實成效有限。如果以購買力來計算基層巿民的收入,十年來,人工只是原地踏步,可見貧富差距擴大是鐵一般的事實。梁振英政府視貧窮問題為首要挑戰,將重設扶貧委員會,期望通過迅速落實具體措施,可治理曾蔭權政府的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