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東北建五萬單位

本港住屋問題嚴峻,發展局在本屆政府任期尚有不足半個月結束之際,昨一次過交代三個土地供應重點區發展,以示未來將有足夠土地,配合候任特首梁振英建屋大計。當中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最快二○一八年起提供土地,可建單位有五萬多個,當局更棄用對地產商較有利私營機構參與模式發展,改用傳統新市鎮發展模式,即由政府收地。此外政府又擬擴展東涌新市鎮,使人口增至廿二萬人,而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也可提供八千多個單位。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下星期四舉行最後一次會議,當局提交文件稱,政府多管齊下開拓土地資源,正進行用途檢討和研究的土地多達二千五百公頃,包括短期可釋放一百五十公頃作房屋發展、中長期則有二千四百公頃土地。

其中,新界東北新發展區(古洞北、粉嶺北、坪輋/打鼓嶺)進入第三階段公眾參與,近八百公頃面積當中,可發展土地有五百多公頃,當中逾半由私人擁有。當局原先提出私營機構參與模式發展,但有村民反映,指此舉鼓勵地產商終止租約及拆屋,令他們無家可歸。發展局表示,政府決定以傳統的新市鎮發展模式推展計劃,即由政府收地,最後批出各項發展項目,料動用四百億元收地。政府以一般賠償方法收地,意味擁有大量土地的地產商失議價能力。

安達臣道礦場起二千居屋

當局又在古洞北預留土地原區安置受影響的一千七百戶居民,包括馬屎埔村、古洞村等。在塱原則擬建三十七公頃的自然生態公園,補償因發展而損失的濕地。新界東北新發展區預計二○二二年有首批人口遷入,整個發展區二○三一年完成。

而另一個已有規劃雛形的發展區則為安達臣道石礦場,將可提供近七千個私人單位及近二千個居屋單位,當局解釋,因石礦場對下的安達臣道項目已全作公屋發展。石礦場焦點是石礦公園,岩洞開設石礦博物館、酒窖及水療設施。

東涌變22萬人市鎮拓旅遊

至於擴展東涌新市鎮則一切仍有待規劃,政府只初步表示目標是令目前人口僅七萬多人的東涌,發展至可容納廿二萬人口,即人口幾乎翻兩倍。當局指出,東涌連接港珠澳大橋、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及新口岸設施,因應橋頭經濟機遇將發展成門廊市鎮。

至於東涌的歷史古蹟及自然風景,亦有潛力發展旅遊,但空氣質素、噪音及具生態價值的東涌河成為發展限制。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