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薪酬調整要看表現

在立法會人事編制委員會審議下屆政府架構重組方案前夕,政府突然宣布擱置問責官員加薪的建議,顯然是出於政治考慮,為方案的過關拆除炸彈,不予泛民主派在薪酬議題上有文章可做。

下屆政府問責官員凍薪勢在必行。凍薪下按照○九年曾蔭權及其班子自願減薪所定下的薪酬水平,未來梁振英與局長的薪酬分別為三十五萬一千與二十八萬,在各國政府的高官薪酬榜上仍處世界前列。

可以肯定地講,新班子要加人工,最快要在兩年多之後,按梁振英早前承諾,會就高官問責制進行中期檢討,內容包括公眾對制度的期望與實況的差距;參考外國的制度安排;聘用標準、程序與獎懲制度;離職後再就業的規管及「旋轉門」,當然還有薪酬調整的機制等。

兩年內,新班子要做出成績,才有望爭取民意支持加薪,否則或會繼續凍薪,甚至「被減薪」。問責官員的薪酬調整,在民主國家是敏感議題;未來全球經濟波動大,這是外在因素,而梁振英高度重視民意取向,則是內在因素,對政治委任的官員,將帶來制約,毋庸爭議。

形成對比的,是公務員的薪酬調整,有較客觀且行之有效的機制,較少引起爭議。每年一次的薪酬趨勢調查,根據私人企業僱員在剛過去一年的薪酬情況變動,把公務員分成高中初三個級別,提出薪調建議,多數時候均獲得公僕團體所接納,對穩定公務員士氣甚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