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富豪、高官涉嫌貪污案,有愈鬧愈大之勢。與此同時,在伶仃洋彼岸,傳出香港富豪涉行賄高官,部分涉嫌人更被指與曾蔭權關係密切。個別案情雖未有定論,但不能不問,此等案件曝光,乃偶然巧合、個別事件,還是反映港人一直以來引以為榮的相對廉潔體制,已被侵蝕得體無完膚?
中國人秉持「窮不與富敵,富不與官爭」自保,到頭來卻助長官商勾結,令富者愈富,當官者愈來愈專橫霸道,窮者更窮、更不可能與富敵。此封建秩序偶爾泛起漣漪,只因為富者分贓不均,或當官者需索過度,矛盾暴露所致。但漣漪過後,便一切如常,當官者繼續弄權,富者繼續發財,窮者繼續沉淪,直至氣數已盡、體制崩解。
然而,此非必然定律,因為窮不與富敵,是指窮人以「個體」而言,難與富人匹敵。但並未指出,團結就是力量,窮人乃社會多數,若能發揮「群體」力量,不難與壟斷社會權力和財富的少數匹敵。
但是,香港人行使「群體」力量的例子,絕無僅有。大部分人盼望,只是用自己的方法擺脫貧窮,甚至不惜攀附權勢、旁門左道;為求子女獲名校學位,用盡人事,甚至行使假住址便是一例。社運人士不惜被拉被鎖、阻塞馬路與政府對着幹,結果政府「腳軟」,轉軚向每名成年市民派發現金六千元;但是,因「個人」戶口多了六千元而笑哈哈的窮人,轉個頭卻指摘社運人士「攪亂香港」,此乃港人缺乏群體精神,最明顯不過例子。
窮人必須明白,單憑自己力量就可以出人頭地,已成萬中無一神話。迷信這個神話,只會令封建腐敗體制不斷延續,中國世世代代的苦難不斷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