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工程已成為政府施政的重要訴求。香港文化局仍在醞釀,局長人選就起了爭議,文化掌門人應具備甚麼樣的條件,才能讓文化得以生根發展,是熱議話題。而台灣的文化部經已正式成立,首任文化部部長是長期耕耘於創作園地的學者龍應台,是公認適才適所的人選。
馬英九的就職演說,曾就文化提出了重要的論述:「我們要把文化看做國力,文化的建設就是國力的建設,文化的投資就是國力的投資。」期勉文化部與全國民眾一起關注文化世紀工程。
文化部應是單純的文化本位,主事者應有寬闊的國際視野,有專業的文化知識,雖然政黨可能輪替,但文化官員可以不受政治力量影響,永續為國家文化扎根。
許多到過台灣的訪客都認為台灣蘊涵着深厚的中華文化,大街小巷中都散發着人文氣息。今後文化部的成立,將深化台灣的文化產業,擴大充沛的文化資源。事實上,文化部還面臨許多除舊布新的工作,尤其台灣有許多「蚊子館」,徒有設施卻未能善用,資源如何活化運用,社會各界均熱切注視。
文化界人士對文化部的成立有期待也有擔心。文化部如果做得沒有特色,就不是升格而是降格,因此,文化部必須有自己的高度和坐標,不能讓文化資源被政治掠奪,文化資源要落實在文化建設上。龍應台便指出,讓文化回歸文化本位。文化不為政治服務,而是讓政治為文化服務,這是理想,也有待於民主的領域中來實現。
文化部今後如何將資源下放輔導各文化團體?如何讓文化資源真正滲透台灣的城鄉之中?又如何跳脫海峽兩岸的政治角力?文化園地的耕耘正是文化部長承擔的角色,大家對龍應台部長有信心亦有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