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備受爭議的沙螺洞發展項目,發展商終決定縮減項目約兩成半的發展面積,但樓面面積不變,會維持興建約六萬個壁龕,預期最少要七年才通過所有法定程序及完成建造。但據了解,香港鄉效基金曾向發展商建議以「地換地」方式,以大埔船灣一幅已關閉的堆填區土地,換取不在沙螺洞發展。
受港珠澳大橋官司影響,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去年五月自動撤回上一份環評報告。發展商昨向環境保護署重新提交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公眾諮詢。
環評報告指,會保留原定於沙螺洞山谷內約五十二公頃設立生態保護區的計劃;但位於山谷外的發展部分,則由原來的五點五公頃,減至四點一公頃,當中包括撥出近四成即約一點六公頃土地,興建自然教育中心、一個多元文化教育靜修院暨靈灰閣。
發展商發言人文志森指,新建議擬興建的靈灰閣將由五幢減至四幢,樓高亦不變,但會「挖深啲」,以保留六萬個壁龕;而挖出的泥土將用作建築物料,表面泥土則會送往有機耕種。
據悉,香港鄉效基金早前曾向發展商建議,將現時大埔船灣的一幅已關閉堆填區用地,以「地換地」方式換取不發展沙螺洞。發展商認為,現時仍未有相關政策,加上距離計劃完成仍要七年,故先按計劃再提交環評報告諮詢,有需要時再商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