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增城的綠

增城離廣州不遠,離香港也不遠。來增城,為的不僅是掛綠荔枝、遲菜心(即高腳菜心)、紫淮山,也不僅一定是為了神話八仙的何仙姑的家廟,或廟宇屋頂寄生的一棵年年結果的桃樹,為的——應該是增城的綠。

在珠三角九市、廣州的區縣市中,除了肇慶、從化,生態環境最好的應該是增城。增城的綠不單是本來如此,還要加上歷屆政府的辛勞保護培育。或許增城長期落後,比新加坡大得多的土地,只有八十多萬人,加上外來人口,不過是一百三十多萬人。人口壓力不大,發展壓力不大,因此才可以保留這麼多的原來生態,以至十八萬畝的荔枝和中北部的好山好水。

最令人高興的是,廣州向外擴張,增城要發展,卻不是走東莞、惠州之路。轉移有限制,且政府開始轉變思維,不放棄農業 (但不是工業化的農業),加強服務業,特別是生態旅遊。除了北部山區如白水寨等地以外,增城是珠三角最早建設綠道的。增城地勢已比珠三角平原高。綠道成蔭,騎着自行車走在其中,涼風習習,在珠三角眾綠道中,可能便是最佳。綠道既是旅遊也是城市綠化,而政府更建設三千畝水面的掛綠湖,整治增江兩岸,擴大原來的水系,建設水城、花城。

增城建設中有很強的政府因素,把政府因素變成生態保育、環保的主要力量,正可扭轉改革開放以來由政府主導的粗放污染型工業化的方向。

香港應重新認識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