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之後,由於他過去幾年大搞聲勢不凡的「唱紅打黑」和「重慶模式」,於是乎就有了薄熙來事件是「路線之爭」的議論。這個議論據說和中共最高層有關,一些「倒薄」之人為了彰顯剷除「西南王」的重大意義、深遠影響,把此事定位在「路線之爭」上,這樣方能「擴大戰果」,影響十八大的政治格局、未來路向和人事部署。不過,也有消息說,中共最高層並不同意「路線鬥爭」之說,為了大局穩定,就把事件定位在「嚴重違紀」上,定位在薄熙來和家人的問題上。
朝廷的這個定性是明智的,也是實事求是的。薄熙來的「唱紅打黑」、「重慶模式」根本構不成「路線之爭」,「唱紅打黑」只是薄熙來為了在重慶打開施政局面大力推行的一項「群眾活動」和「治安專案」。這個活動和專案在薄熙來傾全力推動下,搞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並驚動了中央幾個常委前往「視察」,但中央無人把它當成一項「全黨全國」都要學習執行的「路線政策」,「唱紅打黑」根本上不了中央層面。
所謂「重慶模式」只是重慶根據自己的條件制訂的一項發展經濟、提高民生水平的工作。對此,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都有自己的「路子」,把它吹得大些、「科學化」些,就是所謂「模式」。這些「路子」、「模式」同樣上不了「中央」層面,成為甚麼「路線」。
這些年來,在胡、溫治下,中央只有一條指導「全黨和全國」的路線,那就是「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在這條「路線指引下」,全黨和全國以及各地方的工作都要「因地制宜」,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制訂具體做法。因此,把薄熙來的做法說成是路線之爭,太高抬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