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假期沙田威爾斯醫院急症室淪陷,次緊急病人須輪候十二小時。一名五歲男童因發高燒及嘔吐,到威爾斯醫院急症室求診,前晚通宵輪候十一小時,至昨晨才獲診治,導致出現脫水情況,其父炮轟醫管局草菅人命;而另一名在家中跌傷的退休郵差,輪候時間更長達十二小時,期間院方更替他換籌,籌上首次列印日期及時間,則由前晚十時改為昨晨七時,他質疑院方換籌目的是轉移視線,製造輪候時間大大縮短假象。
等看醫生等到脫水的男童姓廖,與父母同住沙田美田邨,前日因發燒曾看私家醫生,但情況沒有好轉,至晚上九時許更發高燒至攝氏卅九點三度,父母擔心他病情惡化,於是前往威爾斯醫院急症室求診,經分流列為次緊急類別。期間,廖童出現發冷及嘔吐,醫護人員曾用塞肛門及口服藥幫助退燒,但情況不理想。
至昨晨八時許,醫生才為廖童診治,證實扁桃腺發炎,並出現脫水情況,獲處方藥物後返家休息。廖父炮轟醫管局,「大人就等得啫,個仔咁細,都要等咁耐,如果等等下突然抽筋咁點算?」直斥公立醫院服務愈來愈差。
同時須通宵輪候的另一名男病人姓李(六十五歲),為退休高級郵差。前晚十時,李在馬鞍山寓所攀上櫈修理冷氣機按鈕時,失平衡墮地左手受傷,於是自行到威爾斯醫院急症室求診,經分流後亦被列為次緊急類別。
李指出,早有心理準備要等候數小時,萬料不到要等通宵,致飢寒交迫。昨晨七時許,急症室人員將另一張相同號碼的籌交給他,着他繼續等候。李發現新籌的時間由前晚十時零四分,改為昨晨七時十八分,由於其他病人毋須換籌,他質疑院方轉移視線,製造輪候時間大大縮短的假象。直至早上十時許,他終獲安排照X光,醫生判斷他只是紅腫瘀傷,並非骨折,他到藥房取藥離開醫院時,已是早上十一時十五分。
威院發言人表示,前日共有四百九十六人到急症室求診,較平日上升逾一成,當時有三名醫生負責應診,人數與平日一致。根據電腦紀錄,部分病人輪候時間超過十一小時,院方建議情況較穩定病人,可先行回家休息,稍後再回急症室等候。另急症室電子籌號系統每晚十一時後會不運作,至翌晨七時重開,期間候診病人會到診症室前等候,並由醫護人員按其登記次序叫名就診;電子籌號系統重開後,急症室會再次向所有病人派籌,但不影響已登記病人輪候次序。
突發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