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入風雲:何來挑釁

本欄相信擁有很多讀者,所以不少讀報章的記者編輯每天都會睜大眼盯到實,拿本欄的評論作文章。本人撰寫專欄的一貫原則,是負上責任,歡迎批評,因為本欄每天都是評這評那,不可能不易地而處,不接受批評。

不過,批評必須如實針對本欄的論點,而不要像做整形外科手術一樣,東切西割,拉下補上,經一輪編輯手術之後,本文的論點已非本來面目,經有心扭曲之後,用來作為政治攻擊的對象。

本欄寫了兩天有關「四一」遊行,重點是質疑一些媒體為何不用警方的數字,而要用主辦單位的數字。這個數字可以用很科學的方法計算出來,警方有專人負責,但主辦單位有沒有嚴謹的統計,或是隨意說出,政治立場可以各說各。

統計是科學,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要求真,就得尊重科學。當然,討論完這個問題之後,本欄也進一步解釋,如果在五千和一萬五千之間爭執,其實意思不大,因為相差幾千人,我們很難解讀其差別的政治含義;如果擴大至十萬,那就離行離列,不能同日而語,而有心人就說本欄挑釁示威者,真不知從何說起?

本欄早已表示,遊行示威是香港生活的一部分,各人有各人的選擇,當社會愈來愈多元、愈來愈分化、而大家又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時,遊行示威只會愈來愈普遍。就算普選後也一樣存在,因為不可能有一個決定全部人都同意,甚至大多數人認同也難。請看美國的大政如醫保,一樣是你爭我奪、反反覆覆,所以,本欄之前說不必對三、五千人的分別太過認真,其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