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教科書,可以搵到畫得好靚嘅血管,但我用咗一個鐘,先搵到人身上一條血管!」醫科一年級生廖昱皓坦言,上過解剖課後,像了解一名捐贈者過往的健康狀況和故事,令他從冷冰冰的解剖學,學懂尊重人。
中大解剖室主管陳新安引述,曾有捐贈者生前對學生說,寧願被學生劃錯幾十刀,也不願看到學生將來為病人錯劃一刀。
廖昱皓憶述,首次進入冰冷的解剖室時少不免感到忌諱,但教授在解剖前帶領學生默哀,令他不禁認真起來。他曾試過花足一小時才成功在遺體找到一條手肘血管,自此不敢小看人體構造。
陳新安說,醫學院刻意標明每具遺體的姓名,讓學生感受到每名遺體都是「有血有肉」。課程中,嚴禁學生嬉戲,還要求學生學習後寫下留言感謝這位無言老師:「要懂得感謝佢嘅身軀,靜靜地教導學生。」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