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次特首選舉中,建制派分化出了唐營和梁營,一個支持唐英年,一個支持梁振英。一開始,唐營是多數派,是主流派;梁營是少數派,是非主流派。後來,因為朝廷公開挺梁,反對流選,不能不出手拆散唐營。選舉結果,唐營成了少數派、非主流派,梁營成了多數派、主流派。當然,梁營這個「多數派」只是在投票選特首的「特定時空」中形成的,只是暫時的「多數」,並不代表梁振英在建制派中有了一個多數和主流的陣營。
梁振英在選勝特首後說,從現在起,再也沒有梁營、唐營,只有香港營,向唐營發出「大和解」的呼籲。其實,梁振英「只有香港營」的說法並不確切,應該說「只有建制派營」。在今次選舉中,除了唐營、梁營外,還有一個反對派的「何營」。不過,他們在小圈子中實在是少數,只有六分之一的票源,約二百張票,而投給何俊仁的,只有七十六票,幾乎未能成「營」。不過,反對派在「社會選民」中一直有近六成的票源,建制派是四成,因此在歷屆立法機構地區選舉中一直有「六四鐵率」之說。以此觀之,在任何選舉中,都不會有甚麼「香港營」也。
廝殺創傷難愈合
不過,梁振英勝出、特首選舉結束後,確乎不會再有甚麼唐營、梁營,這些只是一場特首選舉中的臨時組合,選舉後,唐營、梁營還是要「歸隊」建制派以安身立命,建制派要從「臨時分裂」之狀「回歸」以往的「團結之局」,因為他們的共同敵人還是反對派。
朝廷最明白箇中的政治因素和利益因素。朝廷玩了幾十年的政治鬥爭、軍事鬥爭,最明白各種力量和營壘在不同形勢下、在特定條件和目標驅使下會出現令人眼花繚亂的分化組合、敵友轉換,然而一切都會過去,都會重新開始。只是一切都會過去,重新開始並不代表矛盾真正化解,建制派中各個山頭的利益矛盾也會繼續存在。他們為了「大局」,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可以暫時化干戈為玉帛,共同對付今次大鑽了他們「分裂空子」、選舉過後「聲勢大振」的反對派,但內心的創傷卻難以真正愈合。
經過今次特首選舉和廝殺,不但唐營、梁營建制派各有深切創傷,北京也深深受傷。北京之傷來自唐英年和唐營在選舉的最後階段竟然和反對派結成同盟,大搞「流選」,迫使「西環」不能不在「最短時間」內出手「擺平」、「拆散」唐營,為梁振英「拉票」,結果落下了一個「西環干預香港特首選舉」的惡名,令反對派在選舉之後依然可以大做文章。日前他們發動的大遊行,打出的旗號是「香港我主場,西環請離場」,就清楚表明他們牢牢抓住了唐營、唐英年對北京造成的傷痛上大把撒鹽。相信這個議題他們會不斷炒作下去,一旦梁振英未來的施政出現甚麼問題,這個議題的煽動性、殺傷力會愈來愈大。
北京要吸取教訓
面對這種形勢,我們不清楚北京會怎麼評估唐英年、唐營當時「不顧大局」、「為了自家集團利益」、「為了製造流選」造成的嚴重政治惡果。如果北京分不清箇中的黑白輕重,未能吸取經驗、檢討過往對這些利益集團姑息縱容的教訓,就為了所謂建制派的團結、向前看而無原則的一味安撫,好像他們不但無過,反而有功,那今後的麻煩和惡果將必有不勝言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