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月電:中央軍委發出《關於大力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意見》文件指出,先進軍事文化是黨領導人民軍隊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是體現我軍性質宗旨、職能任務、歷史傳統的文化形態,是提高我軍戰鬥力的重要因素。
「美國之音」對此反應相當快,一月二十九日《中國拒絕軍隊國家化》文章認為,《意見》提出,堅持把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作為發展先進軍事文化的根本任務,作為執政黨的共產黨將在鞏固這一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上起領導作用,所以解放軍只能是「黨軍」,不容許成為國軍。東西方軍事文化冰炭不容,但是也有特例,蘇聯大文豪蕭洛霍夫一九四○年獲得史太林文學金獎,一九六五年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內地有文史學家以為蕭洛霍夫左右逢源使他成為空前絕後的「史」、「諾」雙獎獲得者,未免是皮相之見。中國文史學界都清楚:一九六五年蘇聯在意識形態已經「變修」,諾貝爾文學獎在一九五八年授予《齊瓦哥醫生》的蘇聯作者帕斯捷爾納克後,蘇共中央就開始運作促成蕭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衝擊諾貝爾文學獎。《靜靜的頓河》的主人公葛利高里違背史太林的旨意,蕭洛霍夫無論如何也不寫他成為蘇共黨員。可見史太林雖然文化專制,還能容忍一點文學家獨立思考和創作。因為沙俄好歹也是君主立憲的歐洲大國,比滿清「天朝」現代化得多。
中國開放改革以來,也有劉亞洲這樣超前的作家,寫下《惡魔導演的戰爭》、《一個女人和一個半男人的故事》一類「出格」的文學,頂住上級壓力,敢於歌頌犯罪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