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台無計逃神矢,風雨如磬暗香江。特首選舉下周二進入提名期,值此關鍵時刻,港府突然使出陰招,一方面力撐被指「偷步買酒」的唐英年無利益衝突,另一方面指證梁振英在十年前的西九規劃比賽中涉嫌漏報利益,引起一片嘩然。當局親疏有別,拉一方打一方,「挺唐插梁」的意圖顯而易見,不能不令人懷疑,這場選舉到底還有沒有公平公正可言。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選舉如戰場,參選人之間互相競爭,互相鬥法,互相質疑,本來不足為奇,然而,堂堂政府竟然不守中立原則,明顯偏袒某位參選人,而且施放暗箭,簡直是咄咄怪事。有人質疑,即將離任的曾蔭權是否擔心被人「秋後算帳」,不惜運用權力及影響力「醜化梁、美化唐」;有人則擔心,隨着選舉逐漸逼近,類似小動作及陰招還會陸續有來。
這種質疑和擔心不是沒有道理。事實上,唐英年被指二○○七年以財政司司長身份宣布大減紅酒稅前夕,在外國購入大批貴價紅酒「酒花」,不管他有沒有申報,都很難洗脫瓜田李下的嫌疑,其性質甚至可能比當年梁錦松宣布汽車加稅前偷步買車還要嚴重,梁錦松偷步買車不過涉及數萬元稅款,而唐英年涉嫌偷步買酒的得益顯然大得多。港府急於為唐英年消毒,指其已申報自己為紅酒愛好者,在外國有大批藏酒,惟當局並沒有說明唐英年當年到底有沒有申報在減稅前大買酒花。
反觀梁振英被指漏報利益,則是十年前的一樁舊事。梁振英當年出任西九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評審員,有一間參賽的建築事務所透過另一間工料測量師行,向他所屬的戴德梁行查詢西九地價,而對方參賽時將戴德梁行列為顧問,梁振英解釋事先並不知情,故未有申報。其後比賽小組發現該參賽者與梁振英有關係,梁當即向評審團報告有關事宜,而評審團亦按照比賽守則,取消所涉及的參賽隊伍資格。
就事論事,梁振英確有疏忽,但他在事件中並沒有獲得任何好處,而且事件在當時並未曝光,證明港府亦認為性質並不嚴重。偏偏在十年後的今天,港府才煞有介事地翻炒這樁舊聞,被用來質疑梁振英的誠信,當局究竟有何居心,實在耐人尋味。
港府聲稱今次主動發出新聞稿重提舊事,只是回應傳媒查詢,並無其他目的。然而欲蓋彌彰,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港府對兩位建制派特首參選人親疏有別,明顯偏袒其中一方,沒有其他目的是假的。正如有學者指出,選舉期間,港府應力求保持中立,今次處理手法極不尋常,予人「挺唐插梁」的感覺,實際上亦造成這個效果,做法並不恰當。
所見既可駭,所聞良可悲。特首選舉被譏為小圈子遊戲,本來已備受詬病,而選舉期間醜聞多多,烏煙瘴氣,如今連港府亦赤膊上陣,運用公權力為其中一位參選人助陣,更是使這場選舉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令人莫名其妙的是,中央政府至今依然好像置身事外,對兩名建制派參選人似乎不偏不倚,有關官員還聲稱「特首人選在港人手中」,其實誰都知道,這只是官腔而已,相信北京當局心目中早就有特首人選。可以說,中央政府故弄玄虛,擺出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對選舉亂象視若無睹,不但令部分選委無所適從,亦加劇建制派參選人的對立和內訌。特首選舉劣質化,參選人未當選已醜聞纏身,與其說是「特首」,不如說是「特醜」,日後如何實施有效管治,如何體現「港人治港」,實在令人懷疑。
也許北京方面認為,反正反對派參選人只是插科打諢,不會影響大局,所以故意讓兩名建制派參選人放手決鬥。實際上,如果參選人能夠做到「君子之爭」,通過比政綱、比能力、比民望,決定誰最適合擔任特首,這當然是最理想的結果。問題是,人們期待的參選人同場辯論遲遲沒有出現,倒是兩名建制派參選人不斷窩裏鬥,互揭瘡疤,互爆醜聞,無所不用其極,根本沒有一點君子之爭的味道,再這樣惡鬥下去,建制派勢必進一步分化,以致四分五裂。正如孔子所說,「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我們之前曾指出,這次特首選舉是最後一次小圈子遊戲,也是中央政府能夠完全操控的最後一次。前兩個特首已經選得不好,將香港搞得亂七八糟,港人對此早已不滿,若今次又是擇人不當,不僅影響未來五年的管治,也勢必連累中央政府的誠信,尤其是讓能力及民望雙低的參選人入主禮賓府,情況更加不堪設想。對於港人來說,既然「愛國愛港」人士無法管治好香港,不如換人做做看,所以,二○一七年普選特首,反對派大獲全勝一點也不奇怪。
特首選舉亂紛紛,未曾真箇已銷魂。香港目前出現的種種亂象,在港英時代是不可想像的。回歸前的香港雖然沒有民主,卻是名副其實的「香」港;回歸後的香港日益沉淪,漸漸變成「臭」港、「醜」港,特區政府也淪為「特醜政府」。「一國兩制」虛有其名,「港人治港」荒腔走板,叫人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