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馬英九歷史評價

馬英九表示今後沒有連任的壓力只有歷史評價的壓力,引起了各界的揣測,究竟馬英九想追求的歷史評價是甚麼?政治、經濟或國際空間?兩岸的成就?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也是馬英九的老師,就為此指點江山,要馬英九在兩岸和平發展上尋求突破,將來或可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於歷史留名,但是這一說法引起台灣內部的反彈。

大部分民意認為台灣在兩岸關係上不能走得太快。馬英九推動「九二共識」,成了兩岸關係向前行的萬靈丹,不過這是基於馬英九強調「九二共識」為經濟議題,可加強兩岸的經濟關係,但事實並非如此,「九二共識」可說是一個共識各自表述,北京着重於「一中」是政治議題,而馬政府着重「各表」乃是經濟議題。兩岸關係再發展下去,要面臨的就是政治議題,「九二共識」很難再政經切割分離,這是馬英九下任將面臨的問題,馬如何處理就涉及歷史定位的問題。

國民黨走過威權體制時代,國庫通黨庫,現被要求各政黨的黨產歸零,以有起點式的平等競爭,但國民黨雖稱黨產信託,每年卻坐收三、四十億的利息,有錢好辦事,對國民黨打起選戰有極大助益,但總被在野批為缺失公平正義,黨產的處理應是不可再迴避之事。馬的歷史評價應是內造的改革,國民黨的改造重生,黨內民主的確定,程序正義的維持,讓國民黨徹底擺脫黑金派系,國民黨有新的風貌才能在台灣政壇上永續經營與發展。

台灣的司法公信力不張為人民詬病,司法改革已是人民至盼,建立獨立有執行公權力的反貪機構徹底改造政府的體質,這才是馬英九的歷史評價與定位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