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基狹窄問題將長期困擾特區政府,殆無疑問。普選即將到臨,估計下任政府也不會觸碰這個燙手山芋,避免誘發洶湧民意,衝擊管治。賣地及相關收益無可避免成為可依賴的重要庫房收入來源,高地價政策會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是可以斷言的事。
歷史上,殖民地政府實行高地價政策,庫房進帳可觀,好景期年入數以幾百億元計,在樓巿暢旺期,買賣雙方交易繳付的印花稅及銀行相關活動對政府的間接收益,總量非常可觀,佔去政府年度收入一半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差餉收入自從九九年殺局後撥歸庫房,政府收入可觀而穩定,涉及金額逾百億元,由政府直接掌控。隨着自置物業數量增加,庫房收入亦直線上升。
因此,多年來,政府擴闊稅基的決心,常予人有不足夠的感覺,未能迎難而上,而是心存僥倖。事實上,在高地價政策下,巿民感覺政府單靠賣地收入已經豐厚,開徵新稅項如銷售稅,相當擾民,也沒有理據,加上商界反對聲音亦強烈,政府的政治決心不足,未來也難以樂觀。
未來十至二十年,政府將推出大量土地「應巿」。預算案第六十八段指出,規劃署正進行土地用途檢討與研究,估計涉及二千五百公頃土地,相信在現行勾地制度及過去一年政府恢復主動賣地後,未來賣地收益將數以幾千億元計。試問政府何須挑戰民意擴闊稅基,吃力不討好?
曾蔭權政府於謀劃長遠、推動新產業及化解社會深層次矛盾上,缺乏誠意與決心,自恃連年錄得財政盈餘,而財政儲備也相當可觀,多年來採取派糖方式紓解民怨,高難度挑戰還是留待下任政府吧。
宋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