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舊瓶可以裝新酒,新瓶也可以裝舊酒。夕陽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正是舊瓶裝新酒、新瓶裝舊酒的貨色。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聲稱今次推出近八百億元措施,「穩企業以保就業,促經濟以安民生」,看似出手闊綽,照顧周到,其實說穿了無非還是翻炒冷飯,了無新意,遑論長遠措施和承擔。
最令人詬病的是,每年預算案都是亂估一通,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而且愈錯愈離譜。曾俊華去年預測本財政年度將會出現八十五億元赤字,但事實卻是,庫房至少錄得六百六十七億元盈餘,而且到三月底財政年度結束時,真正盈餘可能還不止此數。
事實上,高估支出,低估收入,先降低市民的期望,然後製造盈餘大增的「意外驚喜」,再充當財神派糖博取掌聲,已成為港府一貫伎倆。預算案沒有新意,連「狼來了」的招數也是一用再用,港府自以為得計,樂此不疲,殊不知市民對這一套早就厭倦了。
綜觀今次派糖措施,例牌又是退稅、豁免差餉、綜援雙糧、公屋免租、代交電費等等舊招,有點新意的是稍為提高基本免稅額和供養父母免稅額,惟最多也只是將「朝三暮四」變成「朝四暮三」的把戲而已。如果說和去年有所不同,那就是今年不再全民派錢。其實,雖然社會上不少聲音不贊成全民派錢,但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派錢才是實實在在的好處,反正港府窮得只剩下錢,又不懂得善用盈餘籌劃未來,龐大的盈餘與其放在庫房,不如還富於民,派錢有甚麼不好呢?尤其是那些處於社會最底層的「N無人士」,只有派錢才能受惠,否則,即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如何面面俱到,看似雨露均沾,終究還是有人落空,有人失望。
當然,派錢也好,派糖也罷,這種一次性的所謂紓困措施,充其量只能讓市民甜一甜嘴巴,根本解決不了甚麼問題。過去幾年,港府年年派糖,累計花費了數千億元,可惜窮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愈來愈多,證明派糖不是長久之計。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發展多元經濟、鞏固支柱產業、拓展新型產業,同時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才是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尤其是貧富懸殊的根本之道。
可惜的是,港府一味坐而論道,所謂六大優勢產業,至今依然無影無蹤,今次預算案也只是重彈舊調而已,並沒有為市民帶來任何驚喜。至於已逐漸成為社會共識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預算案更是隻字不提。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港府充滿末日心態,敷衍塞責等收工,預算案又怎麼可能有長遠承擔!
同樣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曾俊華雖然提到經濟前景不明朗,預計今年經濟增長率只有百分之一至三,為十年來最低,而失業率亦將會明顯上升,但預算案並沒有提出多少實質性對策,來來去去只是重複○八年金融海嘯後使用過的招數,例如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免除一年商業登記費等,不過聊勝於無。至於寬減利得稅一萬二千元,充其量只是象徵性措施,港府吹噓可以幫助中小企抵禦隨時爆發的經濟危機,未免言過其實,貽笑大方。
今次預算案洋洋數萬言,除了似曾相識的小恩小惠、小打小鬧,再沒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對解決貧富懸殊及促進經濟發展都起不到甚麼作用。可以說,派糖有如「鋸箭法」,剪斷箭桿,箭頭仍然留在身體內;又如麻醉劑,只能暫時止痛,病根子還在。不怕不識貨,最怕貨比貨,澳門政府派錢,那是真正意義的還富於民,是錦上添花;而香港政府派糖,只是為了掩飾施政無能,說得好聽是為市民雪中送炭,說得難聽其實是贖罪。
古人說,「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香港深層矛盾千頭萬緒,社會躁動不安,問題的根源在於貧富懸殊以及官富民貧,這個問題不解決,說甚麼都沒用。試想想,如果香港經濟繁榮,人人安居樂業,港府何必派糖?如果社會保障制度完善,人人無後顧之憂,又怎麼會有人要求港府派糖?曾俊華在預算案中自吹自擂,聲稱「過去五年,我們本着以人為本的精神,推出多項穩定經濟和保障民生的措施。我們強調保障就業,不但着重可以穩定社會經濟的功能,更是從市民的角度出發。」牛皮吹破不值錢,事實恰恰相反,這五年來港府就是沒有以人為本,施政荒腔走板,甚至經常倒行逆施,深層次矛盾才會日益惡化,港府民望才會一跌再跌。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曾蔭權政府還有不到五個月就收工了,了無新意的最後一份預算案顯然無法為他們贏得掌聲,反而成為他們一事無成的印證,夕陽政府不僅留下一個爛攤子,而且也勢必留下一個不光彩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