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英國《金融時報》開了一個新專欄,題為危機中的資本主義。
這樣的討論,而且是由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最主要財經報章來提出,顯示出這個議題的重要性、迫切性,也難免使人聯想到上世紀三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大議題或爭論:資本主義還可以走多久?
三十年代資本主義危機解決方法是雙重下藥,一是歐美都向當時的蘇聯共產主義與十九世紀以來本土的社會主義取材。另一是世界大戰把資本主義的供過於求危機從根本上毀滅,也把德國對美國和英國的市場競爭毀滅。三十年代之後,凱恩斯主義基本上否定了金融業,把金融業分拆限制,經濟發展回歸實業的基礎,或許正是戰爭破壞的重建和凱恩斯主義帶來歐美的福利社會,讓戰後一九四五至七五年成為資本主義歷史上的黃金三十年。
越戰和美元在一九七一年與黃金脫鈎,掀開三十年黃金體制的破壞。一九七八年至二○○八年是自由化、市場化的鼎盛時代,也是金融業突破限制的時代。在美國的推動下,超越所有實業,主宰世界經濟。可是二○○○年代相類於上世紀二十年代,二○○八年金融海嘯相近於一九二九年的金融大危機。世界經濟又回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困境。
《金融時報》多篇文章紛紛指出金融業已成世界經濟的負擔或破壞者,需要恢復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對金融業的嚴厲管制。資本主義是否又要再靠攏社會主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