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改毀滅為保育

禽流感帶來的活雞禁售令屆滿,本地雞場積累逾二十萬隻活雞等待推出市場。業界要求政府有所照顧,減少初期每日輸港的活雞,但周一嶽表示維持內地每日供應活雞七千隻,不作調整。政府無視本港雞農的困境,表面上是依照市場原則運作,其實每日內地供雞配額本身便不是市場運作,而是政府干預。政府不肯適時因地制宜地調整,內裏是僵化的官僚主義,騙不了明眼的市民。

香港政府的僵化官僚作風認為城市不應有農業,故近年政策都是迫使本地農業消失。禽流感之後,政府有更多理由禁絕雞場、豬場等,把香港變成無農城市。

事實上,香港官僚不學無術,既不知道國際上發達地區的城市並沒有排斥農業,反而有都市農業的產業興起;也不知道歐美先進發達社會提倡本地食物體系,既環保低碳,減少輸入農產品的生態能源成本,又能保證食物安全,對生產者有足夠的監管督察;更不知道發達社會還強調本地文化:本地食物體系與本地飲食文化互為因果,像香港生產的農副產品乃至鹹魚、海味等,同屬本地歷史社會文化的關鍵部分。

農產品以至飲食的工業化,除了對市民身體健康帶來巨大負面衝擊外,也把社會的根源毀滅,最後變成金錢(實質是企業利潤)決定一切價值的非人社會、非人生活。歐美社會的環保不僅保育自然生態,還保育歷史社會文化與人們健康和諧的生活方式。香港應反思本地的漁農政策,改毀滅為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