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填海方案

政府突然提出香港二十五個填海選址,目的在滿足二○三九年一千五百公頃土地新增需求;後者的假設是屆時香港人口會增至八百九十萬人。這裏涉及兩個問題。

第一,香港人口是否會如此增長。早段時政府的人口增長估算已失誤,政府推算似乎從來都不準確,令人難有信心。今後香港面對的是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大變——由加工工業轉為服務業為主的大都會區,人口結構和規模都會有大的轉變。以往至少二、三千萬的農民工會大減,都市型經濟不可能會有這麼龐大的工人隊伍。整體人口會趨於集中,而不是如現在般分散,屆時會不會有額外人口外移香港呢?

香港人口老化,會不會倒過來退休人口轉移至珠三角的城鎮和鄉間呢?十多二十年內,內地人口會由增轉減。港人口依靠本地自然增長也應是不增反減,政府的推算未必可靠。

第二,新增土地不一定要填海,新界北部還有頗多土地可供發展。填海的成本與生態代價太大,且以中環為中心,擺脫不了殖民地時代抗拒與珠三角融合的心態。政府提出的方案,如長洲南人工島與南丫島北填海規模巨大,相當於建造新市鎮,造價成本不單只填海,還有各方的配套設施,比起在新界分散發展,成本十分高昂。

填海涉及香港整個城市布局。二○三○年遠景規劃早經諮詢,為甚麼不拿出來作為背景框架,使市民明白填海方案與城市布局的配合?現在抽離一切,實在難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