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為改而改 通識通通不識

港府把通識列為新高中課程必修科,首屆公開試將於今年舉行,考評局昨日向學校派發練習卷,不少教師質疑通識科試題太刁鑽,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成績是好是壞,有頗大幸運成分,擔心通識科成為學生考入大學的絆腳石。

教師的質疑絕非無的放矢。觀乎練習卷內容,實有大量不合理處,例如有題目要求考生解答「青少年在二○○六年可能曾面對甚麼挑戰」,然而對考生來說,○六年他們仍是中一學生,大部分人對當時的社會印象模糊,根本是強人所難。又如,有一條必答題要求學生評價特首參選人唐英年責難八十後「車毀人亡」的言論,存在極大的爭議性及引導性,考生為了爭取高分,必定傾向揣摩官方立場,不敢提出反面觀點,因而窒礙學生思考,與通識科培養批判思維的原意背道而馳。

通識通識,通通要識,由生活常識到天文地理,由新聞時事到中西歷史文化,幾乎無所不包,學生怎麼可能通通都識呢?古人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教書育人是百年大計,不能揠苗助長,通識科要求中學生在短短幾年內博古通今,以有涯隨無涯,這不是強人所難又是甚麼?

通識課程及考試內容空泛,欠缺準則,感到無所適從的豈止學生。曾經有機構邀請所謂才子作答通識試卷,交予資深教師批改,結果不但不合格,而且三位教師的評分亦有很大差距,淪為一時笑談。可見通識科根本沒有清晰準則,評卷員憑個人立場及喜惡評分,學生只能聽天由命。

當局聲稱,通識科在歐美國家行之有年,由教師誘導學生主動學習,以專題報告為主要評核模式,證實可以擴闊學生視野及知識,增強思考分析能力云云。問題是,各處鄉村各處例,香港的教育及考試制度與外國不同,港府崇洋心理作祟,勉強引入通識課程,南橘北枳,結果必然不倫不類,弄巧反拙。

強扭的瓜不會甜。早前有調查顯示,中學生補習通識科的情況十分普遍,九成補習學生坦言是為了應付考試,可見在激烈的升學競爭中,莘莘學子終究無法逃出「求學只為求分數」的困局,當局引入通識教育,不但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為他們帶來額外的課業負擔。

通識科無中生有,除了不倫不類,師資亦是一個大問題。教育學院曾以問卷形式訪問全港通識教師,發現他們對人權及法治等核心價值觀認識薄弱,超過四成教師承認自己的知識不足以教導學生。事實證明,不管從哪個方面看,香港中學都未具備推行通識教育的充分條件,港府罔顧現實,根本是為改革而改革。

教育為改而改,通識通通不識。當局好高騖遠,課程改革急躁冒進,要求學生博覽通識,怕只怕,畫虎不成反類犬,到頭來通識變成通通不識,無辜學生淪為教育亂政的白老鼠、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