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年爆出多宗醫療事故的屯門醫院,在醫院管理局過往兩次的「手術成效監察計劃」中均敬陪末席。惟最新一次審核中表現有所改善,涉及急症手術的死亡個案由九十四宗減至五十一宗,排名由「包尾」升至中上游位置。但有外科醫生擔心當局只求催谷屯院成績,卻沒相應增撥資源,令該院醫生壓力大增。
醫管局於○八至○九年度起推行「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審計十七間公院的急症及非急症外科手術成效,惟審計結果一直列作「內部文件」,當局將近完成上年度審計,原定下周六於員工論壇發布。昨有報章引述消息稱,屯院再被評為表現最差,連續三年「包艇」。
醫管局昨發聲明反駁,強調屯院手術水平過去一年不斷提升,有關報道與事實不符,對此表示遺憾。醫管局外科中央統籌委員會主席莫碧添指,去年派出專家小組協助屯院推動多項改善措施,該院手術表現大為改進,急症手術後三十日內的死亡個案,由○九至一○年度有九十四宗,銳減至上年度的五十一宗,排名亦躍升至中上游位置。
不過他坦言無增加資源予屯院推行新措施,承認該院醫生「忙碌咗、辛苦咗」。據悉,上年度手術後死亡率最高的醫院是前兩次審核中均與屯院同被評為表現最差的仁濟醫院。
公共外科醫生聯盟主席傅錦峰擔心,當局只求催谷屯院手術表現,卻無增撥資源,令屯院外科醫生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