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食肆失落了「日本一」藍鰭吞拿魚王,本地食客或許感失望,但環保團體則認為是一大喜訊。世界自然基金會指,藍鰭吞拿魚因遭過度捕撈,數量暴跌,當中珍貴程度媲美大熊貓的瀕危品種大西洋藍鰭吞拿魚,數量較四十年前勁跌逾五成。該會的研究更發現,逾半在港出售的藍鰭吞拿魚樣本正屬此瀕危品種,惟本港無法例保證出售的為合法魚獲,食客可能不知情地「支持」非法捕撈,呼籲消費者停食、食肆停售藍鰭吞拿。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引述統計處數據指,本港於一○年入口逾一百四十公噸藍鰭吞拿魚,較○四年升十五倍,又指約三成本港日本餐廳及零售商有售藍鰭吞拿魚。該會去年三月至五月期間聯同地中海分會,於本港餐廳及零售商購買廿二個藍鰭吞拿魚樣本,經基因測試後發現,有十二樣本屬瀕危的大西洋藍鰭吞拿魚,一個更屬極度瀕危的南方藍鰭吞拿魚,其餘則屬近年同遭過度捕撈的太平洋藍鰭吞拿魚。
基金會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杜偉倫指,大西洋藍鰭吞拿的貿易受國際大西洋吞拿魚保育委員會(ICCAT)公約規管,每年捕魚量設限額,締約國進行買賣均需出示合法捕魚證明,但本港並非公約的締約地區,無法例規管在港出售的大西洋藍鰭吞拿魚是否合法魚獲。基金會去年向ICCAT建議將公約延伸至本港,稍後也會要求港府成為締約地區。
杜又指自○九年以來已有逾八千七百名市民承諾不再食用藍鰭吞拿,亦有廿四間食肆承諾不再售賣。對於本港和之味集團失落了「日本一」藍鰭吞拿魚王,杜偉倫指屬好事,「踏出咗第一步,減少本港對藍鰭吞拿魚的推廣,但最終希望該集團不賣藍鰭吞拿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