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對香港來說,應該是扭轉形勢的一年,關鍵在於特首選舉。回歸十五年,香港的問題是擺脫不了殖民地時代的約束,缺乏英國政府在運籌帷幄,政策走諸極端,脫離社會與政治。兩屆特首都是失大於得,且路愈走愈遠,既得利益勢力愈大,民怨愈深,回頭不易。解脫之法只能另闢蹊徑。
一是否定一九四九年後才劃定的邊界,香港回歸珠三角,與珠三角一起發展。但不是如以往投資珠三角那樣的掠奪式破壞,而是負上長遠發展的共同責任、共同承擔。以香港體制好的部分,推動珠三角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例如社區發展、社區醫療、交通管理、城市規劃;又例如七十年代以來的廉政和守法。香港要摒棄冷戰時由英美加諸的反共反華意識,不是去推翻北京政權,而是尋求合作,逐步改革,從民生和社區生活入手,共建可供全國學習的珠三角社會和生態文明。
二是繼承一直以來香港與內地關係的傳統。從孫中山的同盟會到抗戰時期東江縱隊的努力,也不忘記一九四九年後南來文人的薪火相傳。香港要突破一八四二年開埠時的條約港心態,也不能學上海的買辦文化,反而要利用香港特殊體制造就的政治和文化空間,借助外國經驗,反思與檢驗中國的傳統,在香港認真進行思考與討論。
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上溯至文革、大躍進、到一九四九年的共產黨革命成功,到抗日戰爭、國共合作、辛亥革命、康梁維新,乃至中國近代衰落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