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選特首就是「買」個希望

如果讓香港人選特首,和所有民選政治一樣都是對參選人「買」個希望,希望自己「買中」的這個特首能夠管治好香港、能夠推動經濟、提高民生、社會和諧、捍衞香港的核心價值——也即中央政府承諾的「香港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當然,這個「買」希望多多少少有賭的成分,因為這個「希望」在未來、在參選人當上特首之後的表現,而「未來」是無人盡知的,特別是為政之人的未來表現,也許是不負所望,也許是令人大失所望,選民們或賭贏或賭輸。然而,民選政治的好處就是定期開「賭」,選民們可以不斷「投注」,老百姓不會永遠輸、總是輸。

以此觀之,就能明白為甚麼今次香港特首選舉,建制派兩人競選,得到社會輿論的普遍支持。儘管這仍然是「小圈子」選舉,但香港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小圈子」選舉不可能完全與社情民意隔絕封閉,北京考慮這場選舉的「認受性」時,也不可能完全不理「民情民意」。如果北京不考慮這些,如果「小圈子」選舉完全可以和社會封閉隔絕,那麼北京就不會在現階段「認可」建制派中的唐英年、梁振英兩人參選,北京不會自找麻煩。這說明北京和「小圈子」也在觀望形勢的發展,唐、梁的表現,民情民意的變化,「買」一個希望,看看「把注落在誰的身上」更合適。

「落注」的不是香江百姓,不是一人一票,落注的只是朝廷和「小圈子」,民情民意的「希望」只能反映在民調上,反映在參選人的民望高低、支持率多寡上。然而,這樣的政治影響、民心影響是不能輕忽的,因為民情民意雖然不能決定誰當特首,但是卻可以大大影響未來特首的管治與施政的成敗得失。

既然是「買」希望、「賭」未來,那麼唐、梁誰當特首之後,管好香港的希望大呢?對一個過往表現很是令人失望的人,老百姓還能寄予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