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變大,有科學家耗用最少資源,讓發展中國家人民亦能享受高科技成果,特地發展出一系列「適切科技」協助改善落後地區人民的生活。有本地環保人士引入「適切科技」,以經改良的煮食爐於農莊使用,雞蛋仔、木瓜糖水、煲仔飯從此不用再依賴石化燃料炮製。
鐵罐不止是老人家的恩物,在粉嶺的O Farm農場中,一批農友忙着耕種之餘,更埋首將回收得來的廢棄鐵罐剪剪拼拼,以科學方式做出一個個讓燃料發揮最大效能的「火箭爐」。
「我細個喺鄉村長大,有一個由磚砌嘅爐灶,同呢個(火箭爐)係兩碼子事嚟架。」火箭爐材料簡陋,一般人常以為是「土法」搭製,卻原來大有學問,農場主人葉子盛解釋,火箭爐原理簡單,只要將兩個鐵罐接合成一個「L」形的管道,再以一個較大的鐵罐包裹着豎立的部分,「L」管和大鐵罐中空的部分則可放入珍珠石等難以傳導的物料填滿保溫,橫向管道則用作燃料管,再以鐵網作架子墊高燃料就可以燃燒。
他指出,火箭爐比一般的爐灶更能有效燃燒,因為整個燃燒過程都在鐵罐內發生,罐身偏長可減少冷空氣進入及熱力流失外,更提供充足空間讓燃料釋放出來的氣體燃燒,減少廢氣的排放;當罐內氧氣燃燒完,空氣從架子下進入罐內補充不足。
扭開爐即有火煮食並非必然,在世界上仍有一半人,即超過三十億人以柴枝、糞便等作原料燃燒,除了造成空氣污染加劇溫室效應、增加樹木被砍伐外,不少婦女更因吸入過多燃燒時產生的毒氣,染上呼吸道疾病,有估計每年有一百六十萬人因此死亡。科學家有見及此,設計出節能的火箭爐減少有害氣體排放。
此外,農友亦有自製固碳爐,在罐上鑽上高、低兩排洞,當燃料燃點着時,下排洞讓有限量的氧氣進入,釋放出可燃燒的氣體,傳到上排遇到洞口時再注入氧氣就可生火,「外國有人喺下面加一把風扇仔,完全可以燒到啲火係藍色(高溫火)o架 。」農友指出此爐具有固碳作用,燃料燃燒之後會剩下固體碳,而非釋放到空中,減少空氣污染,更符合環保。
記者張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