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強迫徵狀困擾產後抑鬱婦

全港首個大型產後抑鬱研究發現,本港一成半產婦患有產後抑鬱症,當中每六個便有一個屬中度抑鬱需轉介精神科,甚至有自殺傾向及強迫徵狀,情況嚴重。負責研究的專家指,有強迫徵狀的患者腦海不斷重複傷害嬰兒行為而拒絕接觸嬰兒;亦有患者擔心嬰兒發燒,半夜「校鬧鐘」每半小時為嬰兒量體溫。她提醒家人加倍留意產後婦女異常行為(見表),患者可及早接受治療。

醫院管理局精神科及衞生署於○九至一○年,調查屬下九所母嬰健康院八百○五名產後婦女,包括在分娩前後進行面談,發現一百二十六名產婦患有產後抑鬱症,當中有二十名婦女屬中度患者,需轉介精神科。負責研究的青山醫院精神科副顧問醫生蕭慧敏指,研究發現約一成半受訪者患上產後抑鬱症,與英、美及印度等外國情況相若。

婆媳關係差屬高風險

是次研究集中了解產後抑鬱症的風險因素,發現產婦的婆媳關係、與丈夫關係都是高風險因素,其次有產前抑鬱症狀及性格焦慮亦屬風險因素。蕭慧敏指有個案曾因「掃風」、餵母乳等照顧嬰兒的方法,發生多次婆媳爭執,持續出現情緒低落等抑鬱徵狀,建議婦女多與丈夫溝通,亦要懂得求助。

逼每半小時為嬰探熱

蕭慧敏指出,根據臨床經驗,每三、四十名產後抑鬱症患者,便有一名出現強迫徵狀。她引述研究指,一名首次當媽媽的產婦曾出現強迫思想,因腦內不斷重複傷害嬰兒的畫面,令她不敢接觸嬰兒。另在她臨床診症中,有一名患者因擔心嬰兒發燒,每半小時便為嬰兒探熱一次,即使工作途中,亦會致電傭人及丈夫「代勞」,出現強迫徵狀,持續半年後終需求醫。

蕭表示,產後抑鬱症通常發生在產後數星期至數個月,產婦過分操勞或缺乏親友支援等較易患上;不少患者對抑鬱症忌諱而延遲求醫,如及早接受認知行為及藥物等治療,八成患者可獲治愈。

產後抑鬱症特徵

誰較易患上

1.缺乏家庭計劃,亦不為生育作準備

2.產後過分操勞,缺乏親友支援

3.情緒長期困擾,缺乏有效處事方法

4.懷孕期遇上喪親、失業或欠債等不幸事,或遇婆媳衝突或婚姻破裂等不利處境

5.懷孕和生產過程多波折,或產後多病

6.嬰兒易哭難湊或健康有問題

可能出現的病徵

1.持續情緒低落

2.對事物失去興趣、無法開懷

3.容易疲倦

4.嚴重失眠

5.食欲不振

6.心情煩躁

7.過分擔心自己及家人

8.時常感到孤獨無助,甚至有自殺念頭

記者馮淑環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