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競爭力

從城市競爭的角度看,香港與內地城市比較,顯然是長期沒有作為,正逐步被上海、北京、廣州等趕上。

按經濟規模,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在今後兩三年內亦會超過香港。香港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均落後於部分內地大城市,似乎香港再如過去十多年那樣,毫不作為,單吃老本,早晚會落後於奮力提升的中國城市,這無疑給香港一個警號:不要關着門自吹自擂,自以為了不起。

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應包括多方面。國際上一個普遍論點是:城市多元化才可以有創新能力,多元化才可以在國際變動不定的環境裏,靈活應對各樣不易預期的變化和危機。自中英談判以來,特別是回歸後十多年,不知是市場因素,抑或是政府刻意經營,香港經濟多元化程度日益下降,愈來愈集中於金融和房地產。可是九八年和○八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三年的非典疫情,都使香港經濟陷入困境;若非中央政府介入,用特殊政策扶持,香港經濟困難可能難以克服。

事實上,不管特區政府官員怎樣誇下海口,香港的經濟,在九八年後已是東亞各國中最遲復甦。可惜政府從來不作反思和檢討,還是將政策傾斜於金融和房地產,且變本加厲,才出現今天的天怒人怨,曾蔭權政府不得不在房屋問題上作出讓步。不過,一切工作還是推給下屆政府,這大半年仍然一切不作為,亦沒有正面應對經濟多元化的需要。結果回歸的十五年,全然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