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看今朝:日本「無腰骨」

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偷襲珍珠港」七十周年前夕,在記者會上談到日美關係時,直指日本自戰後到現在多次被美國「欺負」,缺乏國家和民族的自主性,令日本一直淪為美國的「情婦」,更指最大的禍首是外務省,多年來都好像「無腰骨」。

石原慎太郎是日本著名右翼保守政治家,今次關於日美關係的言論在語氣上相當強硬。但撇除他的語氣不論,石原的言論多少表示日本多年來在日美關係方面處於弱勢,以及由此令部分日本政界人士感到不滿。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日本亦非一面倒處於下風。五、六十年代,日本以電力工業為中心的建設,並以石油取代煤炭發電,促進煉油工業的發展。同時又積極發展汽車、家用電器等出口,令日本經濟不但從二戰中復甦,而且進入獨立經濟的新階段。一九六八年,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甚至超過西德成為世界第二位。經濟發達和蓬勃的出口貿易,令日本一度有實力在世界舞台跟美國抗衡。

可是,日本在一九八五年跟美國簽訂《廣場協議》,令日圓兌美元在短期內大幅升值。這除了大大打擊日本的出口產業,出口下降,導致日本被迫採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熱錢,加劇國內土地、證券投機活動。然後實體經濟遠落後於投機造成的帳面收益,形成泡沫經濟。結果泡沫爆破,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當經濟實力銳減,日本便失去跟美國抗衡的支持;然後轉變成為日本靠美國保持在世界的地位;美國又借日本將勢力伸入亞太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