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揚文字:唐梁競逐必須回歸「君子之爭」

日前,唐英年與梁振英先後正式宣布參選下任行政長官,「雙英之爭」明朗化,毫無疑問是中央首肯的結果。中央接受兩位愛國愛港的建制派人士展開真正意義的競爭,「賽果」難以預測,打破往屆特首選舉「未開跑已有結局」的模式,本身就是香港民主政制發展的里程碑,且有意想不到的政治收穫。

第一,為二○一七年普選特首作「沙盤推演」,探索經驗。港英殖民統治的一百五十多年,香港總督由倫敦欽點空降,港人根本沒有選擇的發言權;而一九九七年以來的四次行政長官選舉或補選,無論董建華或者曾蔭權,都是未投票前已篤定「高票當選」,毫無懸念,歷屆挑戰者要麼是「陪跑分子」,要麼拿不到「入場券」,要麼「打定輸數」純「做騷」。惟有這次「雙英之爭」充滿懸念:唐英年在工商界有深厚人脈關係,梁振英則有遙遙領先的民望,尤其得到中產和基層的廣泛支持。鑑於下任行政長官仍由「小圈子」的選委會推選而非普選產生,鹿死誰手莫可逆料。正是這種懸疑性,等於將二○一七年普選特首的懸疑性提前「引爆」,無論中央和港人,都可對「一國」主權下特別行政區領導人由普選衍生的各種問題預先上寶貴一課,積累經驗,掌握規律。古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從這個意義出發,此次唐梁競逐之「預」,正好為二○一七年普選特首之「立」作了鋪墊。

第二,梁振英「不信邪」,打破「特首已內定、欽點」的不實傳言,其「當仁不讓」備選的舉措,讓「雙英之爭」出乎意料地提早成為輿論焦點及城中街談巷議熱門話題,陰差陽錯地令上月區議會選戰從媒體中淡化,讓區選回歸單純的社區民生、服務街坊主旨,結果建制派贏到笑,反對派輸到「阿媽都唔認得」。設想一下,如果不是「雙英之爭」成為媒體聚焦點,擠壓了反對派炒作政治議題的空間,那些反對派大將會齊齊出局嗎?社民連會「四大皆空」嗎?以這一效應而言,「雙英之爭」倒是「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第三,唐梁競逐佔據了特首選舉舞台,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是將反對派頭面人物徹底邊緣化。記得上次行政長官選舉,反對派參選人、公民黨的梁家傑成了媒體「寵兒」,出盡風頭,比爭取連任的曾蔭權有過之而無不及,令公民黨聲威大振,狠狠撈了一筆政治資本。但即將到來的下屆特首選舉,媒體眼球全被唐英年、梁振英以至范徐麗泰所吸引,傾盡全力追逐他們的一言一行,放大報道他們的出身經歷。相反,反對派「疑似特首參選人」何俊仁等卻「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幾乎被傳媒遺忘,多次民意調查支持率只徘徊在一、兩個百分點,至於其例牌的政治訴求亦無人問津。反對派的政治影響力如果說在二○○三年「七一」遊行期間如日中天的話,今時則是跌至回歸以來的谷底。「雙英之爭」有此「副作用」,不亦異數乎?

毒化氛圍 應予警惕

綜上所述,唐英年、梁振英兩位建制派重量級人馬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但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近來一股類似台灣民進黨「不問是非,只問藍綠」的破壞性傾向正在愈演愈烈,不僅踐踏「君子之爭」原則,而且損害「愛國一家」感情。

由某建制派人士控股的新聞集團旗下某周刊,一個月來向梁振英及其助選團隊以封面專題連發多箭。十一月初一期以疑幻疑真手法渲染所謂「梁振英美人愛將,二十年扶搖上位路」,意圖製造「感情缺失人人有份」的假象,把水攪渾;月中一期則以個別性前提得出普遍性結論伎倆,胡謅「梁振英一鋪清袋」、「生意失敗選特首」;月底一期更離譜,除在封面「砌生豬肉」胡說「梁振英被法官質疑誠信」,內文還對梁的助選班底主要成員「翻舊帳」,一一抹黑,且對站台的工商界友好也加以醜化。另據權威人士透露,某著名銀行家擬公開表態支持梁振英,竟遭威嚇「你敢蒲頭,就爆你緋聞」云云,已近乎黑社會作風。毒化選舉氛圍,企圖營造「寒蟬效應」,打壓對梁的支持已到了無所不用其極地步。對這種破壞香港政治生態、分裂愛國愛港力量的逆流,中央應予以警惕,港人要堅決抵制!若既得利益勢力仍一意孤行,將事做絕,當心玩火自焚。

本來,「君子之爭」就應該比政綱、比理念、比能力。正是基於這點認知,梁振英及其支持者對競爭對手的婚外情一直閉口不提,將時間、精力集中於對社會深層矛盾解決之道和公共政策討論,充分展示了君子風度。然而,在既得利益勢力看來,下任行政長官是政治、經濟、公共資源的掌握者、分配者,一心要捧「自己友」出來「坐正」,以便令資源分配向小集團傾斜,即俗稱「搵着數」。他們直覺,如今梁振英不知天高地厚堅持落場競爭且民望由低走高,脫穎而出,等同「阻人財路」,當然要掃之蕩之,將其置諸死地,使梁領略一下「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的現代版。

精彩的是,最近反對派基於政治精算,加入了既得利益勢力的「反梁大合唱」。回歸以來,香港社會形成如下規律:反對派勢力、能量消長與政府管治績效成反比,即政府愈是弱勢,施政愈多失誤,反對派力量愈是增長,能量愈是加強。二○○三年中,董建華政府忽略連續五年通縮及沙士疫症造成的經濟疲敝、民生凋零,不合時宜地挑起「二十三條立法」政治火頭,結果民怨爆發,釀成「七一」五十萬人上街遊行的動盪局面。政府管治權威掃地之日,卻是反對派聲勢熏天之時。當年的區議會選舉和次年立法會地區直選,反對派都是佔盡上風,就是明證。特首弱,則反對派強;若特首強,則反對派弱。正因如此,不久前,反對派喉舌才「鬼拍後尾枕」,形容梁振英「主張領袖的強勢與能力」是「狼」,而唐英年「善良些」則是「豬」,聲稱「在狼和豬的兩難選擇中,還是豬好些」。其擇「豬」而噬,「雷公打豆腐,專揀軟來欺」的政治圖謀,可謂不打自招。

互相攻擊 親痛仇快

尤有甚者,上周二某周刊封面刊出「法官質疑梁振英誠信」專題報道,周四反對派喉舌不顧梁振英已在第一時間澄清和反駁,居然炒作「梁振英爆誠信危機」、「法官:只要誠信受質疑,不適宜做特首」云云。反對派「疑似特首參選人」何俊仁不甘寂寞,也從「冬眠」狀態「復甦」,跳出來加入「反梁大合唱」行列,撈得一個「唐營B隊」的「美譽」!這種反對派的「敵視」和既得利益勢力的「短視」合流,為回歸以來所僅見。反對派利用「雙英之爭」借刀殺人、「鋤強扶弱」,利於其爭奪管治權的險惡用心,中央和港人理應洞若觀火,千萬不可順了反對派之意!

唐梁競逐下屆特首回到「君子之爭」完全有先例可援。九七年第一任行政長官選舉時,董建華、楊鐵樑、吳光正三人同場角逐。由始至終三人都不曾惡言相向,支持者亦沒有使出「挖老底」、「翻舊帳」等陰招、損招,沒有互相攻擊,純粹比政綱、比理念、比能力。董建華勝選之後,由於無傷感情,董還招攬楊鐵樑出任行政會議成員,起用吳光正執掌貿易發展局,充分發揮大家的作用,齊心一意撐香港。常言道「見賢思齊」,「雙英之爭」應回到「君子之爭」軌道,不該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件重演,為了香港「明天會更好」!

劉夢熊

newnew@oriental.com.hk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