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英之爭」轉趨白熱化,媒體每日耗用大量篇幅報道兩個陣營的選舉工程與活動,活像由民意取向來決定誰是未來真命天子,普選特首的味道頗為濃烈。
現實是,場外聲震如雷動,表面看有爭取民望、推高民意支持度的考慮,大有支持度愈高、當選機會愈大之勢,卻其實,人盡皆知,按照《基本法》的規範,特首寶座,最終由一千二百位選委會成員投票決定,市民手中無票,得一個「睇」字而已。
當然,在社會上大搞造勢,目的在動員選委會的選民,支持己方陣營的選委候選人在下月選舉中勝出,以增加終極之戰的勝算。選民正在觀望及考慮唐英年與梁振英的治港理念及其班子,是否合自己的心水。
因此,選舉工程能否有序展開、提升曝光率及通過與潛在選民接觸爭取認同,便顯得十分重要。梁振英的重點放在專業界別,唐英年則以工商界為主;當然,手握大量票源的民建聯及工聯會等建制派大政團,也是二人主力爭取的對象。
場外場內互動關係密切,民意支持度愈高,愈有利於動員選委會的選民投票。在距離選委會選舉日不足兩周之際,唐梁之選舉工程無論幅度與力度都有增強之勢,不僅帶出己方的訊息,也要批駁對手的說法,正是「長自己的志氣,滅對手的威風」。
有趣的是,建制陣營兩位參選人似乎盡領政治大舞台的風騷,卻不見泛民主派的影蹤,話語權操控於建制派手中,泛民主派搭不上嘴,淪為配角,選情極之不利。中央今次容許建制派有兩人在初選階段上演精彩戲碼,邊緣化泛民主派的目標已初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