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本核污染 東京銫量 冠絕旅遊城市

雖然日本政府一再強調福島核災難已受控,但日本、美國及挪威科學家周一發表聯合調查報告,顯示日本各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放射物銫-137污染,尤以東部及東北部地區最嚴重,西部亦不能幸免。其中福島周邊地區超標三倍,東京則是輻射量最高的旅遊城市。銫-137半衰期長逾三十年,被土地吸收後難以去除,遺禍未來兩、三個世代。報告顯示日本部分農地已不宜種植,日本輸港農產品亦可能出現受污染的漏網之魚。

三國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報告,及刊出日本全國受輻射影響的最新地圖,他們來自美國大學太空研究協會、加州大學,挪威空氣研究學院,以及日本東京大學及名古屋大學。他們製作的輻射污染地圖以銫-137為焦點,是因為其污染情況尤其令人擔憂。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多種輻射粒子,但銫-137可在土壤內留存數十年,污染遺害較其他輻射粒子更為長久。

福島縣食物生產嚴重損害

科學家以電腦模擬銫-137沉澱於土壤的情況,推測由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九日期間,每日的銫-137沉澱量,藉此推算出各地土壤累積的銫輻射量。根據日本法律規定,土壤內的銫-134及銫-137含量總和安全標準為每公斤五千貝可,科學家遂設定銫-137的安全標準為每公斤二千五百貝可,即總和的一半。結果發現,福島縣的東部,即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所在地,土壤累積的銫-137含量達每公斤一萬至二萬五千貝可,超出安全標準三倍以上,科學家指出,其食物生產已受到嚴重損害。

東京的數值則在一百至二百五十之間,東京一帶的多所小學,已進行換土工程,以免學生吸收輻射。東京附近出產的茶葉全部禁售,當地亦出現一些「輻射熱點」。關西大部分地區受到山脈形成屏障保護,土壤受污染情況較為輕微,但部分低輻射地區亦出現輻射熱點。報告亦指出,風向把輻射帶到日本以東的太平洋,令該海域出現銫輻射沉澱。早前日本已發現,距離核洩漏現場二百五十多公里的神奈川縣,出產的茶葉驗出銫輻射超標,令人擔心農產品受污染情況已失控。

東京福島兩場雨擴大污染

日本另一項報告研究該國中部及東部地面的輻射銫、碘及碲含量,發現在三月十一日的核洩漏後,福島於十五日下了一場雨,污染當地土壤;東京等地區在三月二十一日的一場雨,亦帶來污染。

本港生化博士曹宏威認為,透過地下水及風力,核輻射在日本繼續擴散,輻射量升至接近安全標準的地區,將來可能會愈來愈多,超過現時報告所指的七個縣。曹宏威稱,香港政府應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市民生命安全,加強檢驗所有日本進口食物。曹宏威批評日本政府一直隱瞞核災真實情況,基於國際道德,日本應自行檢查出口食物。

本報綜合報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 / iPad / Android Apps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