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倫敦騷亂起,到美國「佔領華爾街行動」,英美接連出現反資本主義的示威,於是,英美的政治領袖紛紛作出回應。上周一,英國在野工黨領袖文立彬接受報章專訪時,批評現任首相卡梅倫只保護社會上最富有百分之一的人,縱容不負責任的資本主義發展,導致社會財富分配不公,令社會不穩。
金融海嘯後,歐美社會不斷探討現行金融市場機制的問題,以及處理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政府與金融企業的關係。但英國自從保守黨上台後,動用大筆公帑救助國內的投資銀行,卻同時削減社會福利,令許多民眾不滿。
的確,金融市場和資本主義制度在近年受到很多歐美大眾關注,各國政府在制訂經濟政策時,都要考慮金融市場和資本主義制度對國民的影響,還有國民對市場的反應。不過,現在有更多民眾關注外來移民對本國國民的就業,以至對各方面文化的影響。
傳統的歐美政治以簡單的二元對立發展,一方講求平等,一方崇尚自由市場,但隨着全球一體化,走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路線可能已不是問題,反而多民族多文化共存已成為新的問題。
然而,卡梅倫上台後,即改變多元文化政策,公開宣稱「多元文化已死」,希望不同族群只剩下一種整合性的「英國認同」。他又分權分資源予地方政府、組織,希望加強原有社區的實力。至於左派,有人專注人身安全、就業保障,亦有人專注人權、多元文化,兩派可能有矛盾,政治形勢愈顯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