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教改成效 只聞教師呻苦

公開試加入校本評核分數,令教師工作量及壓力大增,叫苦連天。儘管當局承諾於二○一四年推行「校本評核精簡方案」,減少評核次數,但依然無法平息教育界的不滿。教協調查顯示,高達八成三教師希望提前於二○一三年全面減少校本評核次數,九成三甚至促請當局擱置其他科目的校本評核計劃。

事實上,發達國家廣泛應用校本評核,將學習活動納入公開試評核範圍,證實比一試定生死的舊制優勝,有助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只可惜,橘越淮而為枳,當局○五年引入校本評核制度,沒有因應香港的實際狀況進行調整,以致規劃不當,流弊叢生,教師工作激增之餘,教育質素並沒有相應提升,學生的考試壓力未見減少,反要承擔校本評核的額外課業。

在此情況下,當局一味冒進,沒有深入檢討制度,反而在新高中學制下進一步擴大校本評核範圍,引起教師怨聲載道。令人擔心的是,校本評核制度的設計粗疏不堪,即使當局減少評核次數,但根本問題依然沒有解決,將來難免仍會出現其他爭議。

見微知著,港府教育政策規劃粗疏,推行不當,往往進退失據,添煩添亂。以母語教學為例,當局一時說要全面推行,一時又折衷保留逾百間英文中學,瞎折騰了許多年,最終仍以「微調」之名返回原地。校本評核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恐怕也無法走出這個窠臼。最不堪的是,教育政策朝令夕改,教師除了疲於應付,還須負擔大量不必要的行政工作,以致真正用在學生身上的時間及精力不增反減,教育質素每況愈下。

未見教改成效,只聞教師呻苦,是本港教育的真實寫照。今時今日的教師,除了要應付無日無之的教育改革,還要面對生源驟減下的殺校縮班威脅,情何以堪。

港府教育政策一塌糊塗,有破壞,無建設,曾蔭權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對教育更是僅輕輕帶過,令教育界大失所望。兩名疑似特首候選人乘機抽水,大談教育理念,唐英年揚言支持推行小班教學,梁振英則建議減少每名教師負責的課節,讓他們有較多時間備課,比落實小班教學更加可取。

其實,小班教學也好,減少課節也好,關鍵是必須能夠提升教育質素,否則一切都是空談。事實上,教育質素每況愈下,除了政策混亂,教師水平參差亦是一個主要原因。別的不提,單看語文基準試的合格率長期偏低,便足以反映教師質素堪虞,已到了當局不得不正視的地步。

歸根究柢,教書育人是百年大計,任何決策都必須以學生的利益為首要考慮。為政者固然要實事求是,不能為博取掌聲亂開期票,而為人師表者亦必須面對現實,積極提升自己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