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上位者各有各路

唐英年、梁振英、范徐麗泰都是北京可接受的建制派的「疑似特首人選」。不過,他們「見重」於北京的路數不同,朝廷對他們的「使用」也不同,現在卻「不約而同」的走到了「疑似」競選下屆特首的跑道上,這當然不是朝廷的本意,而且頗感為難。

三人之中,梁振英最「根正苗紅」,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就是朝廷營壘中人,年紀輕輕已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是朝廷特別重視和培養的「港人治港」精英;那時范徐麗泰則是港英政府的兩局議員,是英國人特別重視和培養的九七後「英記代理人」,他們處於對立營壘。而那時的唐英年還在「富二代」的溫室裏滋潤「成長」,並未參與中英過渡期的政治鬥爭。不過,以其「愛國商人」的家世而論,以九七回歸後的「政治站隊」而論,唐氏一家是一定要向朝廷積極靠攏的。

大致而言,過渡期的梁振英、唐英年、范太可用左、中、右劃分。梁振英的「左」不得人心,朝廷雖然培養他、重用他,但又擔心把他放在領導崗位上,會引起港人的恐慌和抗拒。范太的「右」隨着形勢的變化,開始向中間和左靠攏,她做得比較巧妙,北京的統戰也相當講究,因此,她有了一個讓港人不太反感甚至欣賞的「華麗轉身」。但她「年老有病」,難堪「大用」,何況在這段時間,朝廷早已選中和培養比較「中性」的唐英年今後「委以重任」。封范太一個全國人大常委的頭銜,已是對她最大的統戰「酬庸」了。

戰國時期,商鞅問趙良:「我和百里奚相比誰更賢明?」趙良答道:百里奚是來自荊楚的布衣,聽聞秦王大德,發願拜見,幹一番事業,但無路費,只好把自己賣給秦人為奴,除草餵牛。秦王得知其賢後,委以大任。而你被秦王重用,是通過寵臣景監,並非有卓勵賢名在外也。

由是觀之,從古至今,上位者可說各有各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