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年有三千五百多人死於中風,臉部表情不對稱、半身無力或劇烈頭痛均屬典型徵狀。由腦科專家組成的「中風基金」調查發現,少於一成市民知道所有中風徵狀,或因此錯失求診時機。專家強調若患者於病發後「黃金三小時」內急救,死亡及傷殘率可減半,認為有需要提高公眾對中風的認知。
香港中風基金董事局主席方道生昨指出,中風後三小時至為關鍵,若缺血性中風患者可及時注射溶血劑,死亡及傷殘率可減五成,否則腦細胞壞死才作溶栓治療,反可能演變成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患者亦愈快接受手術清除腦內血塊愈好。惟目前僅一成中風病人可於「黃金三小時」內趕到醫院,相信與大眾不熟知徵狀有關。
董事局副主席黃震遐表示,理工大學訪問五百二十多名市民,發現逾九成人無法正確指出所有中風徵狀,包括半身麻痹乏力、表情不對稱、表達說話有困難及劇烈頭痛等。近三成人誤以為中風為心臟疾病、手腳疾病甚至精神病。他解釋,出血性中風令顱內壓急增,因腦硬膜滿布 神經線,小量出血已可致「前所未有」的超級頭痛。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蘇藹欣補充,現時僅伊利沙伯醫院有廿四小時溶栓服務,威爾斯親王醫院將於明年初引入。她呼籲患者勿因此跨區求醫,應到最近的急症室,以免因交通時間延誤診治。
同為七十歲麥先生及何先生均於前年中風,麥憶述與太太飲茶時右半身突然麻痹,「夾唔到嘢食」,何在逛商場時突感左半身乏力,幸好二人趕及在兩個多小時內抵達醫院接受溶栓治療,現已全面康復,手腳活動回復正常。
口訣 徵狀/行動
談 表達或說話有困難
笑 臉部表情不對稱
用 半邊手腳無力
兵 盡快致電999「找救兵」
註:如有其中一項徵狀,應盡快求診
資料來源:香港中風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