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屆區議會選舉還有六日就進行投票,有調查指近八成青年表示對區議會認識不深、五成覺得區選與自己無關、四成更在過去一年與當區區議員「零接觸」,亦有青年投訴遭區選候選人冷待。另外,有團體批評選舉事務處及大部分區選候選人,未有照顧少數族裔選民的需要。有政黨及學者形容區議會為「口水組織」性質,政府的公民教育及配套又不足,影響青年及少數族裔選民的投票意欲。
小童群益會早前訪問約七百名十四至廿一歲青年,四成受訪者直言過去一年他們及家人從未參與區議員舉辦的活動,七成五表示自己及家人即使遇到問題,都不會向區議員求助,當中三成人更質疑候選人只會臨近選舉才出現。
救世軍上月底亦訪問了四百多名十五至廿九歲青年,近四成三表示不認識區議會工作,有「一半一半認識」的亦佔四成,近八成人更表示不關注周日的區議會選舉,主因是覺得區選與自己利益無關。就讀中四的馮錦濠表示,區選候選人集中向家庭主婦及長者「拉票」,令青年人難以投入區選:「青少年好難知自己喺區選嘅位置,對區選無咩存在感!」現年二十歲、首次有機會在區選投票的李卓能強調,候選人向青年人宣傳是一種投資,不滿青年選民遭冷待。
除了青少年,明愛荃灣社區中心調查發現,大部分區選候選人政綱未有中英對照,令少數族裔難以了解候選人背景。明愛認為若以人口比例計算,理應有至少八名少數族裔區議員,但今屆區選即使只計候選人亦不足八個,關注少數族裔議題的更是少之又少。
嶺南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李彭廣表示,區選候選人僅獲一半支持即可當選,以致缺乏誘因關注小眾需要,加上區議會只是屬於諮詢架構,難以改變政策,令市民覺得「唔重要而唔投票」,以致投票率一向比立法會選舉低。
主力爭取年輕選民的社民連主席陶君行指出,區議會只屬「口水組織」,難以帶來改變,減低一眾關心政治的八、九十後青年人的投票意欲。人民力量立法會議員黃毓民指出,應屆區選整體氣氛冷淡,他們會透過互聯網帶動年輕人的投票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