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權力不濟 過過嘴癮

這些年,中共高層有兩位領導人最被議論:一個是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一個是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薄熙來最被議論,因他「唱紅打黑」,有「復辟毛澤東和文革傳統政治文化」之嫌;溫家寶最被議論,因他多次公開呼籲政治體制改革,強烈批評中共治下的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崩潰,沒有誠信,呼籲要講真話,要創建讓人敢講真話的社會環境。溫家寶的這些「敢言之論」被人質疑是「做騷」,或是政治上宣揚「資產階級自由化」,或以此為權力鬥爭的武器,表明他對「中共保守勢力不滿」。

薄熙來的被議論,和明年中共十八大召開他能否更上層樓、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相聯繫,和他的仕途有關;溫家寶的被議論,則和他個人的政治前途關係不大,因為無論溫家寶現在怎樣表現,發表甚麼意見,十八大時他也一定要退下,二○一三年任期屆滿時也一定要卸任。因此,薄熙來的所為容易被人視為他有某種「個人仕途企圖心」,而溫家寶則似乎不存在這個問題。

薄熙來身為政治局委員、封疆大吏,不管出於甚麼目的,要想在重慶有所作為,那是可以做到的,只要有能力、有辦法就行。而薄熙來是出了名的能員幹吏,在遼寧主政、在商務部當部長,都鬧出過不少動靜,令朝野側目。他的許多做法引起爭議,有利有弊,但他決心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可以控制的,是想做就做得到的,「出成績」不在話下。

溫家寶身為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官職和地位比薄熙來高許多,但他呼籲做的事情比如政治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信用體系」,都不是他的權力可以做到的,甚至也影響不了中共最高層和社會民間。「六四事件」後,政治體制改革實際上已被封存於「金櫃玉匣」,高懸於正大光明匾後,不要說溫相國碰不得,就連今上也碰不得。溫相國至多過過嘴癮,還要被人譏也。